首页 理论教育 用诚恳的探讨传达一种清晰思维方式

用诚恳的探讨传达一种清晰思维方式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恳的探讨,意味着对文本事实的尊重。我们来回顾一下探讨过程中的一些亮点。这个过程是对“揣摩”的最好注解。“同学们,你们的表达可以再短一点,精练一点!”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探寻核心语意的该有的正确思维方式: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繁到简。

用诚恳的探讨传达一种清晰思维方式

这堂课,教师课前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准备:搜集学生概括段意的材料,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呈现在黑板上。何谓有代表性?就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学生阅读的疏漏、思维的疏漏,更是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所谓“以学定教”就是这个做法。

学生为什么会有疏漏?——没有真正读懂文章。所以需要再读,读的时候再想,想好了再说。教师尊重的正是这样的学习规律,所以这堂课一直在读一读、想一想、改一改、写一写的过程中,表达着对文本的尊重、对思考的尊重。

诚恳的探讨,意味着对文本事实的尊重。不用那些传说中的套话空话给文本内容做概括,而是用来自文本的最基础的信息,通过筛选找准核心语意。这节课,教师就带着学生做了这样一件事,不断地从庞杂的信息中抽象出最有价值的上位语意做概括,从而找到核心语意。

诚恳的探讨,也意味着对思考结论的尊重。无须用那些华而不实的高大上的结论给文本戴大帽子、给作者戴高帽子,而是从文本传达的核心语意入手,找到作者的表达目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探讨过程中的一些亮点。

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给了很多恰当的指导:你要联系上下句看一看,你再联系上下段看一看,你再联系文章的标题看一看……特别是在归纳全文主旨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回看文章标题,教师提问:作者对成人到底有什么看法?这样下来,学生再确定文本的中心就不难了,孩子们异口同声“真性情”的时候,教师不用再强调所谓的“关键词”的概念,学生也能根据阅读和思考过程自然而然地找到,这就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良好效果。

再比如第③段的核心语意的得出是很艰难的。在无法确定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意的流向,读完第④段、第⑤段后再回看第③段,进一步推敲其核心语意。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带着学生得出了结论。这个环节,教师带着学生读了很多遍,并且强调了这五个句子的语意的流动,在联系全文、回顾标题后学生发现了“精辟的看法”很重要,最后一个孩子完成了语意的归纳。教师总结:每个句子都有核心语意,但是概括段意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和揣摩,判断核心语意之间的关系是否精准。这个过程是对“揣摩”的最好注解。

不要小看学生,学生考不好的时候教师总是推说学生很差。事实证明,这个课堂里,学生的阅读表现和阅读能力的确很好!表达不完整、不精准的学生也不会羞愧难堪,而是积极投身于对语言内在逻辑的研究中,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他们渴望找到对文本的正确认知,寻找自己不够完善的原因。

这个过程,学生收获的恰是对文本内容的认真阅读,对核心语意的斟酌取舍。

我们可以看到:

◎结论不准确,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寻找准确的内容。

◎结论不完善,可以通过思考斟酌来找到完善的表达。

我们总说:“同学们,你们再揣摩揣摩!”“同学们,你们的表达可以再短一点,精练一点!”可是如何“揣摩”?“揣摩”什么?如何做到“精练”?(www.xing528.com)

而这堂课,反复的思考和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体做法是:

◎思考每一句话可以提炼的最主要的意思。

◎思考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表达的重点。

◎思考句子与段落核心语意之间的远近关系。

◎思考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

◎思考段落与文章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思考该用哪些内容、从哪个角度来准确表达。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探寻核心语意的该有的正确思维方式: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繁到简。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方法,这就是方法。这堂课没有所谓方法的归纳,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方法——它建立在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

为了追求考试的高分,学生的阅读备考往往会扑向一些所谓的阅读解题方法,如:读记叙文抓画龙点睛的结尾段,读议论文抓段落开头结尾的概括性语句,等等。如果记叙文没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段,像课内的《海鸥乔那坦》,课外的《放学》,没有结尾的画龙点睛段,学生就无所适从了;如果议论性的文章,学生即使抓住了所谓的概括性的句子,他仍然不知道找的内容是否正确,因为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在支撑这些句子。所以回答问题时似是而非,心怀侥幸。

我们与其给学生的真正的阅读方法,不如帮她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老老实实读清楚文本,探寻语意的流向,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语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