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刺与思维之花:给课文一场雨

挑刺与思维之花:给课文一场雨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不厌百回改。选入教材的课文,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和价值取向的特殊性,必定是经过作者和编者多次修改而臻于完美的范本。然而,百密也难免一疏,课文的疏漏仍然存在。“我们能不能通过修改文章,给这场雨一个恰当的出场?”听到可以修改课文,孩子们热情高涨。经过讨论,孩子们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我认为都较为妥帖。给课文挑挑刺,挑出的是文字之刺,盛开的是思维之花。

挑刺与思维之花:给课文一场雨

文章不厌百回改。

选入教材的课文,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和价值取向的特殊性,必定是经过作者和编者多次修改而臻于完美的范本。然而,百密也难免一疏,课文的疏漏仍然存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羚羊木雕》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读着这句话,我不禁疑惑了:一般来说,文章都是讲究铺垫和映衬的,可是这篇文章从开头到此处,始终都没有交代外面在下雨,突然之间出现“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的情节,实在有点突兀。

这雨从哪儿来的?

“我们能不能通过修改文章,给这场雨一个恰当的出场?”我问孩子们。

听到可以修改课文,孩子们热情高涨。经过讨论,孩子们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我认为都较为妥帖。

第一种:将“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变为“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向门外看去,奶奶已经站在了门口”。

理由:这样修改既可以让雨出场,也更容易发现奶奶已经站在了门口。

第二种:在“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后面加上“窗户上的雨珠慢慢地滑落下来,我抱着腿缩在墙角,眼泪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理由:我难过极了,不敢看爸爸妈妈,可能就会转移视线看着窗外,这样就能看到下雨了。(www.xing528.com)

第三种:把“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中的“爸爸走了进来”变成“爸爸收起伞走了进来”,暗示已经下雨了。这样修改不动声色,很是巧妙。

第四种:将第四段“‘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改动成“‘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不敢直视她的眼睛,我的眼向窗外望去,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起了小雨。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理由:我因为撒谎了,所以不敢直视妈妈的眼睛,只好看外面,因此能够看到窗外的雨。

第五种:在“屋子里静极了”后面加上“只听得见滴滴答答的雨打在屋子上”。

理由:因为屋子很静,所以才听得见雨声。我那时候是多么无助啊,我听得见雨声,可是谁听得见我的心声?

第六种:在“‘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后面加上“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似乎天空也在为我难过。”

……

经过我们的修改后,“雨”明明白白地登上了舞台,成为故事的一道布景,后面“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

严谨,是一种求真的态度,适用于科学探究,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比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后面有“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的情节,前面就有“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的交代;前面有“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的铺垫,后面就有“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的照应;这样,前有呼,后有应,前呼后应,严丝合缝,丝丝入扣。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不是常在恍然大悟的愉悦中赞叹作者调文字之兵、遣篇章之将的运筹帷幄么?

给课文挑挑刺,挑出的是文字之刺,盛开的是思维之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