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真不代表无邪:明辨善恶,不姑息错误

天真不代表无邪:明辨善恶,不姑息错误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这件稀奇事的反应很正常,他们毕竟是孩子嘛。我们常常以“孩子”的名义,原谅孩子的种种无聊甚至邪恶的行为,却不知道,大人的姑息纵容混淆了孩子的善恶标准。其实,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原则是明确的,底线是不容触犯的,是非是需要明辨的,善恶的标准是不能混淆的。天真,未必就一定无邪,呵护孩子未必就要一味姑息孩子的错误。

天真不代表无邪:明辨善恶,不姑息错误

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后,我去教室分发资料。才到走廊,我便被一群孩子团团围住。这些孩子或尖叫——似乎受到极大惊吓,或大喊——似乎遇见一件百年难遇的稀奇事,或眉飞色舞地向我描述事件经过。他们的脸上,有一种过节般的欣喜,一种群体性的轻微癫狂。

他们都是因为同一件事:一个男孩上课时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

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这件稀奇事的反应很正常,他们毕竟是孩子嘛。

但是,似乎又有某一种不正常。

我走进教室,教室里的确臭烘烘的。那个孩子已经去厕所清洗自己了,教室的臭气来自他留下的大便和擦过大便的卫生纸

我叫性格温和的瑞杰拿一包卫生纸送到厕所去,并嘱咐他问问那个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我又问谁愿意清理地面的大便,梓轩和子墨捂着鼻子清理了大便,教室里的臭味便淡了很多。

上课铃打响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孩子叽叽喳喳地聊着这件事。他们脸上的谑笑让我觉得难过。等孩子们安静下来,我说:“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在教室里把大便拉在裤子里,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甚至觉得羞耻的事情。当你们捂着鼻子大喊大叫或者兴奋地向老师报告这件事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三个问题:第一,你们有人想到过他的尴尬、羞耻吗?”

教室里沉默不语。

“第二,当他去厕所的时候,有人跟着过去提供了什么帮助或者询问过他需要什么帮助吗?”

教室里还是沉默不语。

过了几分钟,哲文回来了。他告诉我,他陪那个孩子去厕所了,那孩子的妈妈正在送衣服过来。

我心里稍稍觉得安慰了一点。

“第三,教室里臭烘烘的时候,你们捂着鼻子大喊大叫的时候,有人主动清理大便吗?”

教室里依然没有人作声。

“如果这三件事你们都没有做,而只是把这件事当作一件稀奇事大肆宣扬,那么,你们的善良纯真、你们的同学情谊、你们的是非判断,此刻都到哪里去了呢?”(www.xing528.com)

孩子们那种谑笑的神色褪去了,有些孩子惭愧地低下头。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一定是因为生病拉肚子了,是身体状况的事,与品质能力无关。谁能保证,下次你自己生病时不会碰到这样尴尬的事呢?就像卢老师怀孕之后,身体也出现了很多小麻烦,这是无法避免的啊。”

我想,我牺牲自己的形象,说出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尴尬事,孩子们对那个孩子的嘲笑也许会少很多。

“对别人的不幸,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地想想别人的感受,然后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如果你做不到挺身而出,冷眼旁观也还算不违背道德,最不厚道的就是落井下石。今天大部分同学的表现,差不多就是落井下石了。你们不妨静静地想一想,在这件事中,自己做过什么?自己做得对不对?”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我没有再听到关于这件事的议论,那个孩子看上去也并没有什么难堪的样子,仍然大大方方、说说笑笑。但孩子们在这件事情中的种种“快乐”表现,引发了我对儿童教育的思考。

我们常常以“孩子”的名义,原谅孩子的种种无聊甚至邪恶的行为,却不知道,大人的姑息纵容混淆了孩子的善恶标准。而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和善恶,那么他从天性出发的行为,常常就会偏离正常的轨迹。

我想起班上有一个孩子,在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带玩具尤其是危险玩具的情况下,买了威力极大的弓弩来玩。当他以牙签为箭,在课堂上射中同桌的眼皮后,我去批评他,他居然振振有词地说:“我又没有拿尖的一头射!我拿的另一头射的!”言下之意,他是考虑了后果的。因为他考虑了后果,主动把伤害降低了,所以他就没有错误了。他的问题,是漠视不能带弓弩,漠视不能在课堂上玩,更漠视不能对着别人的眼睛射——而这,本来是多么显而易见的是非。

我又想起班上另一个孩子,偷偷地带了一只龙虾到课堂上玩。他把龙虾的脚一只一只地扯下来,把一只龙虾扯得七零八落,还把零碎的龙虾肢体扔到别人的课桌里吓人。同样是这个孩子,拿着跳绳在鱼池边抽打金鱼乌龟,一次又一次,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的暴力已经不仅仅是天真顽皮所能解释的吧?

我又想起班上的一个女孩,文文静静,却在排队的时候,突然伸手打了前面一个女孩子一耳光。若不是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眼前,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个小女孩会有如此粗暴的行为。当我仔细询问时,她的理由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前面那个女孩子老是回头找她说话,她觉得很烦。这个理由使我觉得心慌:觉得很烦,就打人家一耳光,这种霸道的逻辑,若不加以引导,日后会演变成什么思维并催发什么行为呢?

不知道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会不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是,在小学工作了几年之后,我深深地惋惜:有些问题孩子的问题,正是在小学阶段甚至更小的时候埋下了祸根。只是,很多人不能从现在的果看到过去的因,亦不能从现在的因看到未来的果。

其实,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原则是明确的,底线是不容触犯的,是非是需要明辨的,善恶的标准是不能混淆的。天真,未必就一定无邪,呵护孩子未必就要一味姑息孩子的错误。若不能引导孩子从小向善向真,再多的时间,再久的成长,也未必能够使一个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好人!

那种对别人尴尬的谑笑,那种对同学不幸的漠然,使我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