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老师对我点了点头,叫了我的名字。我到了老师的面前,她带着我去办公室。我心里忐忑不安,心想会不会又做错了什么。但是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表扬我《天上的街市》背得好,还送了我一本书。我心里很高兴,对老师说了一声“谢谢”,但声音很小,老师没有听到。现在,我要说一声“谢谢”。卢老师,感谢您!我虽然不是您最得意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这是小志写在日记里的话。
看到这里,我有一种心酸的感动,提笔写下几个字:“你这句话太让我感动了!来,握一下手!小志,加油!”
然后,我陷入沉思,准确地说,有点难过,为小志、为小志这三个月来艰难的日子。
我眼前浮现出小志的样子。
黑黑的、圆圆的脸,稚气未脱,个子又小,不像个中学生;小小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七百多度,有先天的原因,更是沉迷网络所致。小志爸爸中年得子,宠溺有加。可小志因为成绩不好,常常闷闷不乐。在家的放纵和在校的压抑像两列方向不同的火车在同一条轨道上抵牾行驶,以小志的年纪和心智,他绝不可能处理好这激烈的冲突。于是,在学校他选择了沉默,在网络上他又沉迷得更深。
他总是这样沉默。哪怕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精彩不断,他也只是淡淡地笑笑,从来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他疏离班级而存在,班级也渐渐疏远了他。无论多么盛大的宴会,总有人觉得索然;无论多么繁华的都市,总有人感觉寂寞——课堂其实也是如此。我觉得自己即使生出三头六臂,也依然有帮助不了的学生。但,我总得为小志做点什么。
帮助小志的过程一言难尽,充满曲折和挫败感。转变差生,其实远不是我们通常在教育类或励志类书籍上看到的那样,一句话或一件事,就让浪子回头了,就能点石成金了。不过小志的课堂表现终究是好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愿意举手回答了,读书也能读得响亮流畅了。
周三下午,两节语文课连上,学的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第一节下课时,我说,下节课挑战背诵,一号同学(小组内基础最弱的学生)如果挑战成功,奖励六分。课间休息时间有十分钟,我不知道这十分钟孩子们做了点什么,但从上课时稀稀拉拉举起的几只手来看,认真准备挑战背诵的人也多不到哪儿去。但这稀稀拉拉的手里,却有小志的一只坚定地举着。我赶快叫他,好像生怕别的孩子把机会抢去似的。小志背时,停顿了几次,看得出来他很紧张。其他学生知道小志窘迫,都默默地注视着他。教室里很安静,是一种让我欣慰的严肃的安静。当课堂因为有些孩子胆小或窘迫冷场时,我常常说“安静是最大的鼓励,关注是最大的关心”。说得多了,便不会有孩子在其他人答不出问题时发出让人尴尬的怪声了。(www.xing528.com)
小志终于背完了,我舒了一口气,教室里响起让我欣慰的热烈的掌声。我注视着小志说:“你战胜了心里胆小的魔鬼,举起了手。为了给小组加分,你有认真准备,对不对?”他的组长坚定地点了点头。
其实这是一个设问句,我知道答案。
我的问,是告诉小志,我懂得并且珍惜他的每一点努力。
在当天的日记里,小志这样写道:“今天,终于得到了这个学期以来心情比较好的一天……当一阵掌声响过以后,我的心才开始平静,这可是第一次心情这么舒畅。”我批曰:“成就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感觉。”而一直以来,他成就自己的机会何其少!
学生多么渴望成功,尤其是差生!学生的学习经历,犹如在黑夜里行走,很多时候都是痛苦和茫然的。支持孩子走下去的信念,是内心对知识的向往和对学业有成的美好期盼。这渴望如原野上微弱的烛光,需要老师和家长小心呵护。可是冷漠、歧视、放任,如暴风骤雨,瞬间就熄灭了这点点烛光。成为差生,不全是学生自己的错!可是,当一个学生成为差生,我们想的总是转变他本人,而不是他的老师或者父母。
“老师,感谢您!我虽然不是您最得意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佩的老师!”这是小志对我的称赞,在我看来,也是警醒:还有多少孩子正在默默地努力想成为我最得意的学生,而我却不一定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鼓励。我错过了多少点石成金的机会啊。
小志,我愿意一直努力做你最敬佩的老师,但你要相信,你也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