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独行侠的管理风格:成功案例与教训

避免独行侠的管理风格:成功案例与教训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独行侠”?当时,乔布斯年轻气盛,管理风格以“火爆”著称。5年前,刘先生从一家大型知名企业跳槽到现在的公司,跟他一起入职的还有一位“海归”。入职后,公司安排刘先生与“海归”一起带团队做产品研发。最后,那个研发产品不仅没能按时出成果,一些精英员工也因与“海归”的种种不合,跳槽的跳槽、转部门的转部门,整个团队变成了一盘散沙。老板知道后勃然大怒,“海归”也引咎辞职。

避免独行侠的管理风格:成功案例与教训

曾经荣登世界首富之位的保罗·盖蒂说:“我宁可用100人每人1%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也不要用我一个人100%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什么是“独行侠”?就是希望在团队中,扮演特立独行的人物,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做出一番事业,让别人都成为自己的陪衬。这样的想法,用在艺术领域,那定然能够做出点别出心裁的东西,可用在职场上,却是一个绝对的硬伤。

任何一家公司的运转,靠的都是团队的协作,没有哪个公司是单靠一个人撑起来的。且对个人来说,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也要积极地融入团队。靠一己之力闯天下,不懂得、不屑于跟身边的人合作,往往只能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很难有长久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滴水想要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融入江海中。

赵鑫是一家公司的商务人员,工作能力很强,进入公司不久,就在一次商务谈判中,为公司签了一笔大单。这样的突出表现,让他深得老板的赏识。也许是年轻气盛,刚取得一点成绩就不禁生出了骄傲之心,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处处比其他人高一等。他在工作中开始变得“独”起来,不愿意跟其他同事沟通、交流,即便是说话,也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样子,仿佛别人都是在跟他讨教经验。

他的这种态度,很快就招来了同事的不满和厌烦。谁也不愿意看他的脸色和颐指气使的样子,纷纷疏离他,将其排斥在团队之外,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跟他合作。赵鑫也发现了同事的变化,但依旧我行我素。

自那以后,赵鑫的工作开始处处受阻。原来有同事帮忙协助,他不觉得工作有什么难度,而今,没有任何人再给他帮忙了,凡事都得自己来,明显感觉精力不足、考虑不周。结果,在一次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他出现了一个大的疏漏,导致公司损失了十几万。这件事情让他无颜继续在公司待下去,只好主动跟老板承认错误,悻悻地离开。

像赵鑫一样孤傲的人,职场上并不少见,他们的结局大都是一样的,就是被团队所抛弃。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个人技能只占15%,人际关系的成分占85%。如果不融入团队,即便有再多的才华,也难以展示出来。在这方面,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经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乔布斯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他22岁开始创业,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把苹果打造成了一个颇具竞争力的大企业。同时,他自己也成了拥有2亿美元资产的富豪。不少媒体将乔布斯誉为创业奇才,然而就是这位奇才,不久后却被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赶了出去。当时,乔布斯年轻气盛,管理风格以“火爆”著称。在公司里,他总是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对下属不屑一顾。大家都很畏惧他,生怕哪儿做得不好惹怒了他,就连乘坐电梯都不愿意跟他一起。最后,乔布斯的合伙人斯卡利也发飙了,对乔布斯的跋扈姿态忍无可忍,外加两人在公司的发展策略上看法不一,矛盾不断加深。最后,斯卡利公然宣称:苹果如果有乔布斯在,我就没有办法继续干下去。两人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公司董事会只好决定二选其一。结果,乔布斯被削了实权,而斯卡利得到了更多的管理权,因为他与员工相处得更好,能给大家带来积极的力量。这一年,乔布斯30岁。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乔布斯说:“我失去了贯穿在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打击是毁灭性的。”在离开苹果的几个月里,乔布斯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有逃离硅谷的打算。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反省和调整,他最终决定,还要回苹果,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来。

被苹果解雇看似是一件坏事,但也是成就了乔布斯的转折点。若没有那一次经历,他可能不会认真地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历经了痛苦和挣扎后,乔布斯给自己重新定了位,他开启了人生最具创意的时期,建立了几家公司,其中一家后来也被苹果收购。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佣乔布斯作为顾问。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苹果,担任CEO。此时,他的性情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变得圆融了,温和了。即使因为企业改组要解雇一些员工,他也显得很谨慎。原来人见人躲的“瘟神”,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管理者。这样的转变,也让他在事业上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并得到更多人的拥戴。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中其他人的配合与支持,无论他多有才华,职位多高,完全脱离他人的协助去奋斗,是很难成功的。在团队中,实现个人的“以一当十”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实现团队中的“以十当一”,前者只需要发挥一个人的潜力就够了,而后者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让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www.xing528.com)

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团队里有“英雄”,他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做出牺牲。可如果这个“英雄”只想一个人高高在上地享受他人的景仰,即便他再有想法、能力再强,也无法在这个团队中维持长久。因为,职场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

40岁的刘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跟他接触了几次,我感觉他是一个谦虚低调、不爱邀功的人,有什么好事都愿意跟同事一起分享。可他却跟我说,如果不是当初亲身经历过逞个人英雄主义以失败告终的事,他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

5年前,刘先生从一家大型知名企业跳槽到现在的公司,跟他一起入职的还有一位“海归”。刘先生觉得自己从外企到国企,无论经验还是能力,都比土生土长的国企人强;而“海归”也不甘示弱,觉得自己有海外生活与工作的背景,高傲得不可一世。

入职后,公司安排刘先生与“海归”一起带团队做产品研发。在工作中,刘先生明显感觉到“海归”对自己和其他同事的排斥,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从来都不跟大家商量。有时候,大家在办公室里会听见他打电话,用英文与外国同行们交流产品研发的问题,虚心向人请教。可是,一放下电话,他马上就变得冷傲起来,听不进任何意见,有些同事的想法还被他当面嘲笑。

时间长了,大家对他是怨声载道,工作的积极性也没了。最后,那个研发产品不仅没能按时出成果,一些精英员工也因与“海归”的种种不合,跳槽的跳槽、转部门的转部门,整个团队变成了一盘散沙。老板知道后勃然大怒,“海归”也引咎辞职。整个事件中,唯一获益的人就是刘先生,他被大家推荐成新的项目经理。

一个项目的成功、一个公司的壮大,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切要以大局为重,而不是逞个人英雄主义。如果无视他人的配合协作,一味地追求自我,瞧不起任何人,这种风气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导致团队士气的下降。团队合作是不能有私心的,都得秉承着一份责任心和一份奉献的精神。成功不是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各方面都有利的一面,经由合作共赢。就像阿瑟·卡维特·罗伯特所言:“任何优异成绩都是通过一场相互配合的接力赛取得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过程。”

为了团队的利益,为了自己和同事的利益,我们当摒弃做“独行侠”的念头,时刻牢记把合作发挥到最大限度,团队成功了,个人也就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