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担当全球治理重任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担当全球治理重任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用中国理念在促进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前路依然漫漫。中国要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等方面的问题难题,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增强中国发展的底气和国际影响力。其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建构有中国解释权的话语。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担当全球治理重任

放眼世界,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稳步提高,中国参与和影响国际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用中国理念在促进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前路依然漫漫。当今的国际形势在加速演变,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中国自身的发展定力,并且扩大中国声音对世界的影响,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

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也出现了新挑战。中国要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等方面的问题难题,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增强中国发展的底气和国际影响力。在政治建设方面,着力净化政治生态,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净化党的肌体,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力,增强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掌舵能力,实现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实现战略转型,从重视经济及发展速度向重视发展质量转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科技方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的科技问题。在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方面,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的指引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宣示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性。

其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建构有中国解释权的话语。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喜欢给中国贴上各种标签,在继“中国崩溃”“中国威胁”等用词之后,近来西方国家和媒体又抛出了“锐实力”这个新名词,其主旨思想是指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受政府控制,并且有对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干预文化领域各种自由的政治目的。西方国家利用这个新概念对中国的对外人文交流活动横加指责,冠以“政治渗透”的帽子,体现出西方国家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慌心态,仍延续着冷战思维的做法。同时,也给中国提出了警醒,不能总是只打舆论反击战,要善于根据中国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国际时局,积极主动地提炼出包含中国理念的新概念,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更加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的话语表达,牢牢把握住自我发展的话语解释权。

再次,要加强受众分析,尤其是要注重青年群体。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走向掌握在青年手里。只有在各国青年的心中播下和平与友好的种子,未来才能收获世界携手共进的果实。青年之间的交往是国家之间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要创建和依托多种多样的中外青年交流合作机制,密切青年之间在“友谊”“合作”“发展”等主题下的相互往来,通过中外国家之间的各种合作交流活动,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才会更加深入人心,世界未来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光明

最后,建立和完善国际传播有效性的测评反馈机制,科学促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从国际传播学的视角来看,效果测评是传播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传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在掌握传播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现实反馈的数据与事实,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改进传播。在当前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测评方面,科学的测评标准有待提炼,有效的测评方法有待挖掘,完整的测评体系有待创设。国际传播是一项永远处于进行时状态的工作,提升传播有效性要在保持动态测评中,详细充分地掌握传播实况和有效影响,更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传播实效。

我们坚信,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必将以其包容的文化内涵、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丰富的时代意蕴彰显出它独特的世界意义!

【注释】

[1]参见黄日涵:《中国国际形象为何持续提升?》,《环球时报》,2018年3月17日。

[2]参见王其辉:《境外媒体及国际社会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评述》,《长江论坛》,2014年第6期。

[3]《老外眼中的中国反腐:中国在解决一个全球性问题》,人民网,2015年9月23日。(www.xing528.com)

[4]严瑜:《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6月26日。

[5]参见骆青、葛文博:《应对气候变化,世界需要中国》,《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2日。

[6]习近平:《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2014—2018)》,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3页。

[7]参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钟声)》,《人民日报》,2017年2月14日。

[8]《当中国理念成为国际共识(钟声)》,《人民日报》,2017年9月22日。

[9]《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共领导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网,2017年10月21日。

[10]参见夏先良:《“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取得辉煌成就》,《经济参考报》,2017年5月8日。

[11]《“一带一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机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民日报》,2017年5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