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危机管理:呼吁消除对中国的政治污名化

加强危机管理:呼吁消除对中国的政治污名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一些西方媒体依然罔顾事实,在国际舆论中抹黑中国,将疫情政治化,围绕病毒源头对中国标签化、污名化。

加强危机管理:呼吁消除对中国的政治污名化

危机通常是指那些能够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危险的、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65]“国际舆论危机,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中,各类媒体对某些政治集团或某些国家片面、偏激或敌对的舆论占据主导地位,并使国际上不明真相的受众的情绪、思维和行为等产生共鸣的一种舆论传播现象。”[66]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际国内突发的与国家有关的重大事件都可以被纳入危机事件。中国在“非典”“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中,陷入过国际舆论的危机之中,从这些事件中也汲取了相应的经验与教训。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世界的聚光灯时刻对准中国,一些国家拿着放大镜来观察中国的国际国内言行。虽然近年来,国际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立场趋于客观,但是西方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恨不能抓住中国的“小辫子”大做文章。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关中国的突发事件发生,就会成为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果不及时、不恰当地处理,就会迅速演变为国际舆论危机,就会对国家形象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态度立场和价值理念,因此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积极应对危机,有效引导国际舆论,是中国在国际传播中必须要做的未雨绸缪的工作。

1.完善危机预警机制

做好危机预警,是危机出现时有效应对的重要基础。首先,建立危机预警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专业机构、媒体共同参与的危机应对体系,设立危机处理的专门机构。目前,中国处理国际危机事件的机构,如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因此要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体应答技能和舆论引导能力。其次,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在做好舆情危机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判,尽量采取措施规避危机的发生,同时也做好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之后的应对方案。危机中的决策十分关键且多数无法逆转。[67]因此,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应对潜在危机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历史问题,比如关于中国领土争端问题,需要根据客观历史梳理出事实材料和法定文件,果决处理并坚定发声;对于突发问题,要用事实说话,呈现客观现实,增强事件报道的公开透明性;对于国际关联性问题,要善于利用国际权威组织发声,要注重加强国际合作,援引第三方证据增加说服力。最后,打造高端智囊团队。智囊团队是产生新思想、提供新方案的高精尖人群,在危机预警中,要加强对涉华舆情信息的跟踪、分析和研判,对有可能转化为境外关注焦点的事件,提前做好舆论引导和应对部署。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发挥智囊团队积极建言献策的作用、作为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助力国家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转“危”为“机”。(www.xing528.com)

2.增加强危机处理能力

对危机的预警是未雨绸缪,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如何恰当有力地处理。要在危机处理的速度、态度、透明度、可信度等方面下功夫。首先,需要反应迅速,主动向外界披露信息。兵贵神速,信息传播也同样如此,对报道时机的抢占,就是对报道主动权的掌握,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当与国家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以后,公众都迫切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国际舆论也势必处于沸腾的状态,如果本国媒体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就是拱手将事件的解释权交给外国媒体,此后就只能处于被动回应的状态。其次,对事件的报道要公开透明,对于负面信息要客观、理性分析报道,不能遮蔽。“舆论只有通过公开的表达和传播,在公开化的过程中,增强意见的交流,取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同,才能扩大声势和影响,也才能取得力量和权威。”[68]负面消息并不一定都是损害形象的,合理的分析与说明、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解读,更能呈现事态的完整性,对事实的遮蔽则会造成信任值的折损。最后,要警惕舆论污名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中国在打好国内防疫抗疫阻击战的同时也积极对其他国家展开抗疫援助,展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尽管如此,一些西方媒体依然罔顾事实,在国际舆论中抹黑中国,将疫情政治化,围绕病毒源头对中国标签化、污名化。针对这样的舆论危机,有效的防疫举措以及国内舆论的及时披露,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国际影响。同时,还需要紧扣国际舆论的焦点和疑点问题,及时准确发声,妥善回应国际舆论关切,对不实言论予以有理有据的反击,加强话语建设,正向引导国际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