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性事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延续着20世纪末的“中国威胁论”在21世纪依然高潮迭起,中国需要在被发达国家裹挟的国际舆论中为自身的发展正名,传播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国际舆论环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全球布局的大视野、大手笔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及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擘画了中国对外传播的壮阔蓝图,指引着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诠释好中国价值理念,增进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构建友好的国际关系,推动中国和世界沿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1.阐发“和谐世界”理念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崛起的担忧。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威胁论”就成为了一些发达国家攻击中国的流行言论,回应和反击这一论调,成为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是一个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最开始,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概念,后来又将这一表述发展成为了“和平发展”的表达。无论是“崛起”,还是“发展”,对中国来说,表达的都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只不过在西方语境中,“崛起”一词带有一定的威慑力,加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敌意,导致它们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为了堵住它们捧杀中国的借口,中国在语言表述中用“和平发展”代替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理念”成为了中国向世界承诺的始终不渝的道路选择。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各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从现实机遇来看,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利益关联更加密切,国家之间应该在发展更加友好和谐的关系中实现双赢、共赢,使共同发展成为可能。从现实挑战来说,进入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打破了世界的平静,作为对恐袭事件的回应,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攻击。在之后的2003年,美国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幌子,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美国的单边主义公然挑战着联合国的权威,也给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增加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之下,中国从本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与世界建设的宏观视角,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价值理念。2005年4月,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参加亚非峰会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同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联合国六十周年首脑会议时,在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详细阐释了这一理念,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建设和谐世界的呼吁与主张。在政治上,主张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共建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在经济上,倡导建设开放、公平合理的经贸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实现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通过对话交流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猜疑与隔阂;在安全上,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倡导摒弃冷战思维,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
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丰富与延伸,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道路选择,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建设的主张。它既立足中国自身实际,又着眼于对全球的关照,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奉行的全新的外交理念。加强对这一理念的阐释和说明,对于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会,提升中国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2.阐释好“中国梦”
“中国梦”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精神导引,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中国梦为引领深化对外宣传。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9]中国梦作为执政理念,无疑集中体现了当今和未来中国的基本价值观,是构筑中国国家形象话语体系的核心所在。[10]深化对中国梦的解读和对外传播,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对中国梦的阐释,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让世界其他国家了解中国梦,认同中国梦,共享中国梦。
阐释好中国梦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11]中国梦所表达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有效地统筹了国家、民族、个人的发展,衔接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价值追求不仅仅是国家强大,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人民幸福,始终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它表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式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砥砺奋进,中国发展的成果也要由人民共享。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而对于世界而言,中国梦是和平的梦、发展的梦,而不是称霸的梦、排外的梦。中国梦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图景的。中华民族自19世纪中期以来,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才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起了相应的社会主义制度,又经过了七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和艰苦奋斗,才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社会主义事业越建越宏伟。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才更加坚定、稳健。中国梦是对国家发展美好前景的期待,中国渴望在和平的时代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同时也希望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向内求的发展驱动,而没有对外扩张的发展野心。这就是中国梦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阐释好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梦是中国发展战略核心,加强中国梦的传播,就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理路的解析。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共同命运。而在这全球化的时代,这一梦想关乎国际社会,它的实现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力,是之前的美国都不曾拥有的。[12]中国如此“高调”地宣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邓小平时期提出的韬光养晦策略有什么区别呢?尤其是对于一个向来以谨慎和冷静著称的民族和国家来说,提出实现中国梦表达出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外部世界对中国梦的提出所产生的疑惑,就需要中国的对外传播以中国梦为核心打造对外话语体系,加强与世界沟通交流,表达中国发展特质,要向世界传达今天的中国在做什么,明天的中国想做什么,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将会做什么。客观而言,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依然面临着艰巨的发展任务。中国当前及今后最主要的问题都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力推进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均衡问题,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而对于国际关系而言,发展后的中国只会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大国责任。(www.xing528.com)
阐释好中国梦的世界意义。中国梦是与世界相通的梦,阐释好中国梦,不仅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更重要的是要使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发生连接。发展之梦是世界各国寻求共同关注、共同话题和共同语言的重要纽带。中国梦包含了宽广的人类情怀,阐释好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将有助于拉近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中国梦是开放包容的梦,与其他国家的发展之梦是相连相通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会始终不渝地坚持和谐包容的原则,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贫富,都在实现平等交往,追求互利共赢,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梦想。中国梦将会给世界的发展带来共同的机遇。中国梦不是独角戏,而是大联欢。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很多机遇,中国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通过自身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天这个人类依存度不断加深的地球上,世界各国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3.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的伟大倡议。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发展态势,世界经济在分化发展中缓慢复苏,中国秉承开放、合作、分享的精神,致力于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更好发展。“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公共产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一带一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如何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传播好中国价值,塑造好中国形象,成为新时代中国“走出去”的重要课题。
首先,“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重在释疑解惑。“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际社会的话题焦点,各种讨论、争议、质疑从未间断。有的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贴上“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标签,从而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自身发展战略可能会产生对接困惑,从而导致疑虑与排斥心理;有些处于大国博弈角力场中的共建国家与中国存在利益纠纷,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复杂心理和犹豫态度。所有这些困惑,归根结底,是对中国提出这一伟大倡议的目的性的质疑。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加强对外传播必须要讲清目的、传达善意与宣介合作机遇。[13]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和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14]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在担负起贡献世界发展的责任的同时,也要为追求国民富足的小国提供机遇,解疑释惑。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的今天,“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世界将何去何从?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所在,也是旨在实现的最高目标。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分享自己的开放经验、发展经验、改革经验、脱贫经验,鼓励其他国家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且为它们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支持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不会谋求势力范围,不是营造中国自己的“后花园”,而是与其他国家一起致力于建设共同享有的“百花园”。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大道,更是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大道。
其次,筑牢民心相通之桥,夯实“一带一路”基础。“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发展共赢,实现五通,要使“一带一路”不仅成为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要成为一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之路,中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价值传播之路。“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就倡导要实现中国与其他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根基,是其他“四通”的基础和保证,国际交往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没有民心相通,没有共建国家人民的理解、认可与支持,“一带一路”的推进将举步维艰,合作往来将是无源之流。只有民心相通,才能促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主要是一种“民生外交”。中国一直致力于巩固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一直强调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一直推动对外贸易、投资并努力践行力所能及的对外援助。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外交”要比欧美国家的“民主外交”或“价值观外交”更为优越,也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不仅仅是要将其建设成一个“民生工程”,更是要升华为“民心工程”,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促进民心相通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很大,尤其还涉及多种宗教文化差异,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彼此了解也还很单薄,如何加强民心相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5年3月28日,《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提出了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15]在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往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精神与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有形的工程与合作有起始点,而精神与友谊的交流将恒久。
再次,以“一带一路”为支点,辐射更多的国家,传播中国友好的价值观念。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联合国现有成员19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65个,虽然这一宽广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共建与非共建的分野是客观现实,无论怎样努力推动,总会有“加入”和“没加入”的区别。但在传播中必须力避对这种分野的强化。“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不是为了形成以是否共建为门槛的“我们”与“他们”之别。舆论上强化差别必然导致国际政治领域阵营意识的出现,这是违背“一带一路”倡议初衷的,也根本不符合当今的国际发展大势。[16]从现实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唯美是瞻”的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依然还是持观望态度,要吸纳他们的加入,还需要在宣介中注重更大范围、更深厚度的传播。中国一再强调,“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体系,不局限于共建国家,欢迎所有的国家加入。随着时间和实践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一定会更加彰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加积极的认可,势必会成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将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行稳致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