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光摄影的内涵
何谓风光摄影,其含义无非指诸如田园风光、名山大川、草原湿地乃至城市风光、市井小品之类的自然景观,通过风光摄影的技术,使源于自然的美,艺术地再现的摄影作品。由于风光摄影作品包含着较多的“人化”内容,也就成了摄影界约定俗成的称谓。所以,作为风光摄影作品,其审美重点应以自然美为主来欣赏。
我们强调自然景观的美和风光摄影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强调不了解自然美就拍不好风光作品,和不熟悉生活就搞不好文学创作,写不出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样。常言道: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正因为自然美是风光摄影的主要表现对象,风光摄影作品作为自然属性,风光摄影者必须不断地去发现自然美和再现自然美。同时,它也制约着风光摄影的成败如何,客观地说,在很多情况下,自然景观美不美与人的审美观和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由摄影者的心境所决定。所为“一片自然风景,一片心景”就是这个意思。风光摄影所表现的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自然美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审美观的契合。所以我们应该认为:摄影者要想拍摄一幅好的风光摄影艺术作品,就应了解自然,深入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图4-9)。借助于天时、地利、人和,拍摄出具象又抽象的风光摄影艺术佳作。
图4-9 晨渔 王传东 摄
2.风光摄影创作的三要素
爱好风光摄影的人或多数摄影者在谈及风光摄影的实际经验时,经常谈及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作条件,上述经验确实简洁地总结了风光摄影创作的规律。所以,上述3个条件可以说是风光摄影创作的三要素(图4-10)。
那么,何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呢?
所谓“天时”,就是指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季节气候的变化,日出日落、阴晴雨雪、晨曦晚霞等阳光照射下的各个角度。这些自然界中对风光摄影创作的自然条件,是客观上有条件选择的要素之一,它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界中的自然美,离开了它,风光摄影也就无从谈起。
图4-10 流云飞渡老界岭 戴智忠 摄(www.xing528.com)
所谓地利,是指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各种物质形态。如名山大川、江河湖泊、森林花木,它们都是风光摄影中的必备条件,是自然界中形体和结构的显现,它也是客观形体在自然光线照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所谓人和,是指摄影者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以及对摄影艺术技术技能的掌握,这里不但包括摄影者对自然美的发现、捕捉、再现,还包括对风光摄影的构思立意,驾驭光线、线条、形态和选择拍摄角度,画面构图的能力。
3.风光摄影的创作:借景抒情
在风光摄影的创作中,由于摄影艺术现场纪实性的特征,风光摄影的创作起点,主要放在了自然美的纪实表现形式上,即利用光线、色调、线条等各种形式美的因素来触动、启发摄影者的美感、情感和意感,从而“化景物为情思”,借景抒情,构思立意,运用摄影的技术技巧,锁定瞬间,完成创作。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均是创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寄托情思的产物,也是作者审美、创作美的产物。同理,风光摄影作品也不例外。自然景物作为摄影创作的表现主体,在摄影画面中,并无生命之说,更无思想感情,但是,自然界中的无情之景,并不排除摄影者通过景物来表达他们的赋之以情,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在风光摄影的创作过程中,一般摄影者应把身心处在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广阔、博大、神秘……其创作的思维过程,从触景生情到借景抒情最后到情景交融的创作过程,无一不体现了“自然的人化”的精辟论述,从而才使风光摄影作品在它的艺术生命中有了思想内容。
名山大川,戈壁沙漠,溪流河水,山乡村舍,为什么吸引着众多的风光摄影者弃而不舍,不辞千辛万苦,不顾风餐露宿,远途跋涉,登高临危,不顾一切地去采访,这正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正是这些美好向往,触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用风光摄影作品来表达对大自然炽热感情(图4-11、图4-12)。
图4-11 安徽风光 宋卫东 摄
我们说:人们的感情是多种多样而又异常丰富的,借助于自然风光去抒发摄影者的情感世界,充分体现触景生情的重要性。这里,并不是说拍摄风光摄影只是现场瞎碰或依赖于偶然机遇。实际却恰恰相反,风光摄影创作中除了摄影者有无亲临现场触景生情的敏感外,更有摄影者在拍摄现场借景抒情的灵感,还有摄影者情景交融的艺术功力。以上3点,决定摄影者文化素质的艺术修养、广博的知识,丰厚的生活体验和风光摄影技术技巧的运用。不是偶然机遇,实际为日积月累的功底,厚积薄发,体现了摄影者的社会阅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情感的反映,才有了“功夫在诗外”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