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机制可比作军队之神经系统。通讯的基本工具是马匹,邮递制度有金字牌、急递等。关于前线的信息传递,大抵探报警急则有递铺,敌军入侵则行烽火,发兵则用符契,传令则以传信牌[45]。
宋朝军事通信,平时主要由设于全国要道的急脚递或马递铺担任。战时则有烽火。凡有军令公文,递铺兵乘马接力传送,规定日行四五百里,昼夜兼程,不得误期。具体情形见《武经总要》载:“凡军行,去营镇二百里以来,须置递铺以探报警急,务择要径,使往来疾速。平陆,别置健卒之人。……或五里,或十里一铺。从非寇来之方,亦需置之。”[46]而烽隧被喻为军中之耳目,起着在外线前哨地区候望敌情、传递边警的作用。承袭唐代的烽法式,“每三十里置一烽,须在山岭高峻处……如边境用兵时,更加卫兵五人,兼收烽城”。其做法是白天放烟、夜晚放火。通过变换数量、应灭次数多少以及举放用时长短等,能够表述诸如入侵敌人多寡、敌情紧急程度及告平安等不同内容、不同级别的信息。烟火的优势是其传报边警的速度要数倍快于急递。然而,烽火的缺陷是所能传达的信息有限,因此不能放弃急递,两者往往须配合使用。
金字牌不是令牌,而是一种最快速的邮递制度。“金字牌”长尺余,朱漆金字,金字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铺”八字,也就是说这是只能快马加鞭递送,不能入递铺停留的急件。金字木牌“光明眩目”,传递时“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时”[47]。如海陵王侵宋之战中,在金军逼近长江的情势下,南宋政府用金字牌令刘锜从淮阴退守扬州[48]。(www.xing528.com)
传令的凭信有银牌、铜牌、木契、传信牌等。这种发兵机制始于宋仁宗康定年间。通常银牌为皇帝的凭信,铜牌为枢密院发兵凭信,木契、传信牌为诸路主将发兵凭信。发令者与受令者各掌握一半,以两个半符半契相合作为凭信[49]。为保守秘密,还有“字验”规定,即战前制定常规事若干条,每条配一字作暗号,置于传信牌中,即使传信牌落入敌手,也不致泄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