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策略的综合优化方法

少数民族策略的综合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长期实行“守内虚外”的治策,缺乏开拓的眼光,两宋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有不少失误。下面试以北宋在西北的民族政策和南宋对大理的政策来说明之。灵州失守前后,北宋西北边防局势日渐吃紧,迫使北宋开始重视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推行联蕃制夏,以夷制夷的策略。综观两宋史,宋太祖对大理国的这一既定之策,可说是影响深远。由于对西南的轻视,致使后来蒙古乘虚而入,于1252年占领大理,对宋完成了战略包围。

少数民族策略的综合优化方法

由于长期实行“守内虚外”的治策,缺乏开拓的眼光,两宋在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有不少失误。下面试以北宋在西北的民族政策和南宋大理的政策来说明之。

灵州失守前后,北宋西北边防局势日渐吃紧,迫使北宋开始重视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推行联蕃制夏,以夷制夷的策略。咸平四年(1001),北宋朝廷采纳张齐贤、吴淑等人的建议,制定了“以蛮夷攻蛮夷”的方针。其主要办法就是通过对西北吐蕃回鹘首领政治上授官、经济上援助来争取他们亲宋,同时挑拨其与李迁继的矛盾[75]。咸平二年(999),北宋授凉州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六年,又授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使,赐以盔甲器币,同时被封的吐蕃首领还有多人,通过不断的政治册封和经济厚赐,北宋联蕃制夏政策初见成效。是年十一月,继迁进攻西凉府,潘罗支诈降随即反击,使继迁“中流矢遁死”[76]。然而,由于宋朝廷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不重视和信任他们,不愿意与他们开展相互配合的军事行动。此外,从“蕃户不得与汉人通婚”[77]的歧视规定,也可看出北宋的民族政策是狭隘的。

咸平四年(1001)十月,北宋朝廷给潘罗支封授官爵时,宋廷大臣说:“招讨使号不可假于外夷。”咸平六年(1003)二月,潘罗支“已集骑兵六万,乞会王师收复灵州”,“愿改一官,又量给衣甲”,宋廷只以“潘罗支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四(西)面都巡校使,仍遣使赍国信及铠甲赐之”,以笼络应付,却并未采取有力的行动,来配合潘罗支共同击夏,“时议以西凉去渭州限河路远,不可预约师期”[78]。咸平六年(1003),李继迁率军进攻西凉府,潘罗支用诈降计智胜李继迁,继迁中箭,身受重伤,后于景德元年(1004)不治身亡。在此良机下,潘罗支遣其兄入宋上奏,愿意“与王师会灵州”,然宋以路远,只愿意至天都山策应。不久,李德明重整旗鼓,与六谷族中部的者龙部联合,除掉了潘罗支。这样,西凉吐蕃受到了重创,而宋则损失了重要的外援。可见,在这种保守防御国策下,北宋白白浪费了战机。

宋朝在处理与大理国的关系方面,贯彻了“守内虚外”的治策。然北宋统治者错误总结了唐朝灭亡的教训,提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79],即认为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虽是黄巢大起义,但导火索却是为弹压南诏而驻扎桂林的戍兵发生的兵变。由于有此猜忌,宋太祖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对西南不勤远略。综观两宋史,宋太祖对大理国的这一既定之策,可说是影响深远。宋廷南渡后,南宋君臣对大理国的戒心有增无减。在南宋统治者看来,大理国与交趾等邻国一样已经不属于中华。(www.xing528.com)

虽然不想与大理交往,但由于北方沦陷后,战马的来源逐渐断绝,在大理国屡请入贡互市的情况下,南宋被迫同意在广西地区设置提举司进行马匹贸易。但是,由于猜忌和轻视,在与大理国的交往中,宋朝君臣不守信用的事时有发生。据杨佐《云南买马记》记载,熙宁七年(1074),因西北诸族认为汉人狡诈,相约不与宋朝贸易,“番马绝迹而不来”,宋廷委成都路的负责人至大理国“招诱”买马。峨眉进士杨佐等至大理国“前通国信,即谕市马之实”,大理国王“喜形于色”。第二年,大理国马队至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铜山寨,对宋朝的人说是“杨佐奉帅府的命令动用国信引导他们来的”。当时与西北各族已经恢复贸易,南宋已经不缺少马匹了,宋朝官府竟言“本路未尝有杨佐也”,终拒马不留。大理国人只好怨恨而回[80]

由于对西南的轻视,致使后来蒙古乘虚而入,于1252年占领大理,对宋完成了战略包围。不久,南宋也灭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