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金之战:胜败及影响

辽、金之战:胜败及影响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从北宋的国防战略来说,未把复燕云要地纳入国策,是极大失策。由于消极防守,不能及时调整对外策略,北宋不能实现联合高丽等以弱辽的目标,反而常被辽与西夏的同盟绑架,反复给岁币求和。宋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金垂亡之际,宋尚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竟作出联蒙古灭金的决策。可以说,宋金都作出错误的战略,使得蒙古渔人得利,一统天下。

辽、金之战:胜败及影响

综观宋初辽宋的抗衡史:燕云表面上是辽宋关系的焦点;实际上辽宋双方不以灭亡对方为目的,而皆求自保[72]。二者因处于均势而盟约,不再互相挞伐,从中华民族立场看,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但从北宋的国防战略来说,未把复燕云要地纳入国策,是极大失策。因“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予辽”不但使国家背上了岁币负担,且这只是维持了其政权的暂时稳定。辽还保留有南下的门户,并为继辽而起的金留下了南侵的便利条件。由于消极防守,不能及时调整对外策略,北宋不能实现联合高丽等以弱辽的目标,反而常被辽与西夏同盟绑架,反复给岁币求和。如庆历元年(1041)十二月,在北宋新败于西夏之际,辽兴宗遣萧英、刘六符使宋,正式向宋提出索取关南十县之地的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据宋人的记载,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1042)五月,“是月契丹集兵幽州,声言来侵”[73]。由于辽的介入,北宋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因而宋仁宗感到极为恐慌,为此遂有七月富弼等人出使契丹,以增岁币二十万两,换取辽宋的和平[74]。再看联金攻辽和联蒙古攻金这两次重大错误。地缘政治的规律和中国传统的做法,通常都是联弱抗强,以解除威胁,从而达到一种均势。但由于宋代统治者对地缘政治关系和边防形势的错误把握,加上宋朝统治者苟且偷安、把收复失地寄托在他人身上,同时由于民族复仇心理,宋朝统治者先后有两次联强攻弱的错误战略,这种因目光短浅而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的做法,最终加速了宋朝的灭亡。自1120年北宋与金订立海上之盟,到1125年联合灭辽,至1127年北宋灭亡,可见北宋灭亡之迅速。自1233年,南宋与蒙古联军攻蔡州,到1234年金亡后宋与蒙古交战,再到1276年临安陷落,可知南宋重蹈覆辙之愚昧。

南宋后期,在西夏、金、蒙古、南宋的四国地缘关系中,南宋曾短暂地处于有利地位,经济雄厚,拥兵百万,有独特的水军优势。西北的夏不能与之匹敌,北方的金已趋衰落。当勃兴的蒙古正与夏、金逐鹿之时,南宋统治者还在死守消极防御的战略,作壁上观,不能抓住有利时机,乘隙向北发展,以收复黄河并将其作为新的防线。待西夏日渐衰亡,金北方尽失,打不过蒙古就来侵略南宋,宋才被迫应战。宋虽阻止金军南下,但兵力受损;金垂亡之际,宋尚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竟作出联蒙古灭金的决策。可以说,宋金都作出错误的战略,使得蒙古渔人得利,一统天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