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绍兴十年战争后的两淮历史探析

绍兴十年战争后的两淮历史探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高宗建炎至绍兴初期两淮地区战乱繁多,宋军此时的防守还不严密,两淮的军事防御体系尚未成形。绍兴十年五月,金朝主战派元帅兀术撕毁和平盟约,不承认归还河南陕西之地与宋,兵分四路南下攻宋。绍兴十年十二月金军由淝水渡过淮河,从寿春进入淮西。后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和张俊等人的奋勇抗击,很快收复和州,并在柘皋镇大战中击败金军。

绍兴十年战争后的两淮历史探析

宋高宗建炎至绍兴初期两淮地区战乱繁多,宋军此时的防守还不严密,两淮的军事防御体系尚未成形。此时,金朝废刘豫伪齐政权,将河南、陕西故地予宋,但是宋高宗被金人铁骑吓坏了,也不信任黄河防线了,意在偏安东南,并无意派兵屯驻。他说:“朕今日和议,盖欲消兵,使百姓安业,留司岂用多兵,但得二三千人,弹压内寇足矣。至于钱粮,亦只据所入课利,养赡官兵,他日置榷场,不患无钱,岂可虚内而事外邪?”[101]这显然是不打算加强边防警备力量的意思,当然也就谈不上防御体系建设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朝主战派元帅兀术撕毁和平盟约,不承认归还河南陕西之地与宋,兵分四路南下攻宋。由于南宋方面备战松懈,在战前并没有做全面的准备,在战中根据金朝进兵路线,仓促间由诸大将分头迎击。因此,战役之初,金军迅速突破了河南,夺取河南陕西之地。然不久各地义军蜂起,金军后方不稳定,陷入汉族爱国军民的人民战争汪洋中,宋将刘锜、岳飞分别在顺昌(即颍州,今安徽阜阳)、郾城两役中击败完颜宗弼的主力,与此同时,进攻陕西、淮东的金军也分别为宋将吴璘、韩世忠所部击败。在各路宋军相继向北挺进,有收复中原希望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认为已有了和谈的筹码,竟然下令单方面退兵,对岳飞竟用了十二道金牌令其班师。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南宋对金的军事防御是一种完全的被动反应模式,几乎没有针对性的军事建设。

绍兴十年(1140)十二月金军由淝水渡过淮河,从寿春进入淮西。宋廷闻完颜宗弼侵入淮西,急命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等率部渡江抗击。但杨沂中部兵败宿州,“朝廷大恐,令淮南州县权宜退保”[102]。此方针实际上是命令淮南州县各自为战,甚至是执行战略撤退。当时刘铸率军从太平州渡江至淮西路庐州,但是庐州城防过于薄弱,无法坚守,不得不退守东关。庐州是淮西重镇,防御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可见此时淮南地区的防御体系远未完善。此后不久,完颜宗弼轻易占领庐州,又拿下含山、和州等地,进而分兵进攻滁州、濠州。后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和张俊等人的奋勇抗击,很快收复和州,并在柘皋镇大战中击败金军。金军受挫后被迫北退。(www.xing528.com)

绍兴十一年(1141),叶梦得在沿江地带积极组织兵力,加强防御,并派重兵扼守马家渡,使得金军夺取长江渡口的努力失败。最终金军“不得渡而还”[103]。此时金军由于深入淮南腹地后军粮补给不足,再加上金朝内部战和之议争执不决,完颜宗弼亦无力灭宋,于是率军渡淮北返。在这一轮宋金冲突中,南宋的防守策略是消极的,仅仅依据其所掌握的金人动向来部署军队,由诸大将分头出击,而不是依托防御工事体系、军事地理等因素作积极防御。如果金人改变进兵路线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从最后结果看,南宋力保的最后防线仍然在长江沿岸,可见,由于此时战斗力的不足和准备的不充分,南宋国防战略的重心在守卫长江天险,两淮军事防御体系并未开始系统建设。从后来宋金绍兴和议的谈判来看,宋高宗、秦桧等为与金求和,杀岳飞等主战派,并将淮河北岸的唐、邓、商等州以及和尚原等军事要地,一并割让给金朝。而后宋高宗又多次下令边将:“保守见存疆界,不得出兵生事,招纳叛亡。”[104]表面上看,宋高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议而准备在两淮地区构筑军事防御体系,但从谋害岳飞及随后削夺诸大将兵权的事实看,宋高宗在国防策略上还是彻底转向了消极,使得两淮的防御体系建设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