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先描绘了北宋初年的军事地理形势和西北地区的主要行军路线,然后分阶段叙述了宋初对西北的经略。太祖的羁縻策略,曾经取得一定效果。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李继迁最终走向了反宋之路。太宗、真宗朝与李继迁交战先后失败,灵州失陷后,北宋失去了横山天险,在河西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处于下风,战略形势不得不内向。宋神宗是北宋一代真正有意识地尝试改变国家贫弱现状,发愤图强的君主。他在位时期发动的河湟开边、五路大军进攻西夏等事件最有代表性。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内,北宋对西夏的大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调一天下,兼制夷狄”的设想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实施积极经略西北的战略。当然,这一切成就与王安石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元丰年间五路攻夏,劳师无功,固然有天气恶劣、地理偏远等客观原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决策层的消极分兵与指挥战略的失误。北宋后期对夏战事有所起色,随着防御方式的改进,哲宗、徽宗的拓边逐步实现了夺取横山的目标。
【注释】
[1]孙宕越等:《军事地理学》,中山文化教育馆1939年版。
[2](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孙建民:《燕云十六州与宋初宋辽的军事策略》,《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
[4]陶玉坤:《辽宋关系史》,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05年。
[5](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关西道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17页。
[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十一《汉记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61—362页。
[7](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之北直方舆纪要序。
[8](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875页。
[9](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历代州域形势六》。
[10]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11]《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编写组:《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12](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七《麟府路》,第871页。
[13](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884页。
[14](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887页。
[15](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895页。
[16](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901页。
[17](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915页。
[18](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第933页。
[19]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一《京都关内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三,1985年版,第259页。
[20]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一《京都关内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三,1985年版,第224—226页。
[21]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第263页。
[22]陈守忠:《河陇史地考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23](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庆州》,第889页。
[24](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陕西路渭州》,第902页。
[2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一,咸平五年二月庚寅,第1117页。
[26]史念海:《河山集》(第九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页。
[2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咸平四年十二月乙卯,第1090页。(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五十七《李继和传》、《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七《陕西六》并同。
[28](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七》。
[29](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尊经广业书局。
[30]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3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32](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外国一夏国上》,第13983页。
[3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卷十,宋纪十太平兴国四年,第236页。
[34](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五十三《折德扆传》。
[3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十二月乙未。
[36](元)脱脱等:《宋史》卷二十六《钱若水传》。
[37]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6页。
[3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三,太平兴国七年五月癸巳条。
[39](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上》,第13986页。
[40](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淳化五年三月戊辰,第775页。
[41](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上》,第13986页。
[42](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上》,第13986页。(www.xing528.com)
[4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至道二年九月己卯,第851页。
[44](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七,第871页;卷十八,第884、895、902页。
[4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至道二年九月己卯,第851页。
[4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一,至道三年三月癸酉,第862页。
[4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淳化五年四月甲申,第777页。
[48](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第98页。
[49](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上》,第13988页。
[50]李蔚:《宋夏横山之争述论》,《民族研究》1987年第6期。
[5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真宗咸平二年。
[5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咸平二年六月戊午,第947—951页。
[5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咸平三年九月壬寅,第1026页。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咸平三年十月丙辰载:“分肠宁环庆清远副都部署、滨州防御使王荣帅兵援送灵武色粮,荣素无术略,又不严斥猴,至积石,夜为蕃贼所抄”,第1029页。
[5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咸平四年八月庚子,第1068页。
[55]杨方方:《北宋时期西北地区民族分布与交通格局的改变》,《丝绸之路》2009年第6期。
[5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四,景德三年十一月庚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33页。
[57](清)王夫之:《宋论》卷三《真宗》。
[58]曾瑞龙:《经略幽燕(979—987)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中文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59](元)脱脱等:《宋史》卷十四《神宗本纪》,第267页。
[61]《绥州城录》,见《永乐大典》卷8089。
[62](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司马光传》,第10764页。
[63]《长编纪事本末》卷八十三《种谔城绥州》。
[64]《诸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六,司马光《上神宗论纳横山非便》附。又见《长编纪事本末》卷八十三《种谔城绥州》。
[6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熙宁五年二月癸亥,第5596页。
[6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四,熙宁五年六月癸丑,第5673页。
[6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六,熙宁五年闰七月戊辰,第5751页。
[68]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建筑古渭寨。陇西为唐代渭州州治,安史之乱后,渭州迁至平凉。宋代渭州在今平凉,人们把陇西叫古渭州。
[6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熙宁五年十一月壬申,第5867页。
[70](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二《种太尉传》,熙宁十年五月庚申,第6904页。
[7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五,元丰四年八月丁丑,第7632页。
[7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六,元丰四年九月丙午,第7650页。
[7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六,元丰四年九月庚戌,第7653页;《种太尉传》记:“斩首一万级”。
[7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九,元丰四年十一月丁酉,第7715页。
[7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九,元丰四年十一月甲申,第7701页。
[7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十五,元丰四年八月丁丑,第7631页。
[77]参见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宋文鉴》卷五十五。
[78](元)脱脱等:《宋史·地理志》。
[79](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本朝一》。
[80]李华瑞:《宋夏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页。
[8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六,哲宗元祐六年九月条。
[82](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译本第2册,第509页。
[83]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军事谊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17页。
[8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零四,又见于《宋史》卷三百二十八《章楶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