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防御方式改进与拓边策略的优化

北宋防御方式改进与拓边策略的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川口、好水川等役败于元昊后,宋方震动,对西夏的态度由原来的轻视到重视。所以,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看,这是具有积极防御的性质。由上文可知,自熙丰时期的国家大战略实施后,北宋在宋夏关系中开始占据主动地位。

北宋防御方式改进与拓边策略的优化

三川口、好水川等役败于元昊后,宋方震动,对西夏的态度由原来的轻视到重视。在反思战争失利的原因时,欧阳修、王尧臣等人指出,宋的战线过长,分兵把守,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以至被西夏的骑兵各个击破,但自实施各路牵制策应之法后,其防御局面大有改观。而绍圣以后,北宋实施的浅攻进筑蚕食西夏的进攻政策,正是在仁宗时牵制防守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80]。从当时环庆路经略使章楶的上奏可知其办法:

为今之计,宜敕戒诸路休养民兵,修严警备,事事整办,毋妄作轻举。蕃寇小入,使城砦及诸将各据地分,驱逐剪除之,出疆而后已。举国入寇,则坚壁清野,勿当其锋,俟其引退,审察前军已远,遣将据要害便利之处,分头讨击之,或剪其尾.或邀其归路。一路被寇,诸路皆出兵策应牵制,彼岂能枝梧哉?此备御之策,末足以深害之也。

夫夷狄无城郭之固,无营卫之兵,啸聚则为用,既散则难集,虽沿边有上番守御之人,每处众不满百。谓宜乘间捣虚,扰耕践稼,勿限其常为浅攻之计,皆付之逐路帅臣审度而为之……诸路之师更出迭入,虏亦不能知其时[81]

可见,章楶的备边策略已一改过去分兵驻守,被动挨打的消极防守,其防御办法中已有克劳塞维茨所说的“等待和行动”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82]:固守城堡,坚壁清野,这是等待;当西夏军队攻其一路,用各路配置的策应兵夹击,此系等待中的行动,俟其引退,又“分头讨击之,或剪其尾,或邀其归路”,则是防御中的反攻手段。所以,从战略防御的角度来看,这是具有积极防御的性质。(www.xing528.com)

章楶认为,单纯的被动防御不能抑制西夏军队,宋军应该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事先在“要害便利之处”设伏,当西夏前军退却时,“邀其归路”,这很合现代游击战的兵法。同时他看到了西夏军“无营卫、城郭”的特点,提出了“扰耕践稼”,“为浅攻之计”。在他看来,边将应当有“审度而为之”的权力,以便于捕捉战机。同时,应强化协同作战。可见,通过这种积极防御策略,加强了各战区间的联防,克服了宋夏对峙初期,那种各自为阵,分兵把守,易被各个击破的弱点;提高了宋军作战的机动能力,使宋军有了集中兵力打击入侵者的能力;充分利用西夏军队给养不足,不能打持久战的弱点,通过坚壁清野来消耗夏军;使浅攻扰耕成为可能。由牵制策应之法转为浅攻扰耕,实际上,只是将防御之战的等待和进攻的秩序颠倒,即把战区由本土转向西夏一方,变被动等待为积极等待,蚕食一地,进筑一地,稳打稳扎,守中有攻,诸路同进,西夏首尾难顾,这正是绍圣以后西夏难以应付并节节败退的原因所在。

由上文可知,自熙丰时期的国家大战略实施后,北宋在宋夏关系中开始占据主动地位。表现为:一是开边熙河,取兰州要地;二是元丰伐夏后,逐渐占据了横山地区之半,使得“陷没百年”的银、夏、宥诸州重新入版图。而自1096年章惇为相,劝宋哲宗对夏实行强硬政策。第二年,章楶开始在葫芦河川建平夏城(即石门城,今固原北三营附近),开始了进攻的谋划。此地北对兴、灵,西趋天都,宜于农牧,地位灵夏道要冲。早在元丰年间伐夏后,鉴于种谔曾攻下银、夏、宥诸州不能守,沈括就建议筑古乌延城(平夏城)[83]。修筑时,就有夏兵来袭,被宋军击退。为避免新筑城池孤立无援和更有力地控扼西夏南下入侵的道路,自第二年六月至元符元年(1098)六月,泾原路在又相继修筑了镇羌、九羊、通峡、荡羌四寨,与此同时“环庆、郝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共达五十多所城砦,对西夏步步进逼(《宋史·章楶传》),诸路共同进驻天都,占据膏腴之地,大大削弱了西夏实力。

元符元年(1098)十月,梁太后主政的西夏政权为了扭转不利战局,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国内政治斗争的视线,梁太后与乾顺亲率大军30万,围攻平夏、灵平、镇羌、九羊、通峡、荡羌六寨,再次为章楶的积极防御策略所击退。不久,章楶转守为攻。十一月壬辰,章楶乘敌不备之机,派折可适、郭成、李忠杰以轻骑出荡羌,“六道分进”夜袭西夏军事重地——天都山,一战而成,不仅俘获甚多,并生擒西夏名将嵬名阿埋、妹勒都逋,使得西夏人心震动,普遍对战事前景悲观失望[84]。此后,宋军进驻天都地区,修建西安州、天都寨、临羌三寨,掌控了横山和天都山之形胜,并大致实现了王安石变法以来欲雪耻于夏的梦想。其后,宋徽宗时期童贯任陕西经略使,尽收横山失地,也是沿着这一路线前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