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元人修宋史的评价:“宋恃文教,而略武卫。”[7]对于经济发达、科技学术辉煌的宋代,因边防战略的失策而导致边患不断,令人扼腕叹息。其经验对于今天身处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的我国而言,尤值得引以为鉴。基于当时军事形势与地缘政治,本书选取北宋的西北防线,南宋的两淮防线作为观察点,剖析宋代边防战略的得失。
西夏作为北宋的主要边患来源,宋夏战争历时长久,远远超过于宋辽战争。宋辽间因订立盟约,相对安定。宋夏两国的对立冲突,对北宋国内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西夏问题作为北宋的主要“国是”之一,历来受到北宋朝野的广泛关注。(www.xing528.com)
宋室在1127年南渡立国以后,在抵抗金兵入侵的过程中,从西到东,构筑起川陕、荆襄和江淮三大战区。在此期间,南宋政府对三大战区针对性的建设过程与南宋国祚共始终。其中江淮战区,又可以再细分为两淮地区(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和沿江地区(长江下游)。关于“江淮”地域范围的界定,邹逸麟认为:“江淮地区具体而言是指桐柏山、大别山以东,淮河两岸和长江以北地区。”[8]就地理区位看,江淮战区起着掩护江浙和都城临安之重要作用,因此,地处江淮前沿的两淮地区(即南宋淮南东、西二路)自然成为江淮战区的重心。南北对峙时期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两淮地区每每成为深关战略决策大局的要害之所在。金兵几次南侵都是从江淮进兵的,而蒙古兵锋因在江淮受阻,到后来放弃了从此地进攻而重点攻击荆襄。因为金人反复攻击侵扰,特别是在南宋前期因战备不完善,给这一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在宋高宗时,宋廷内部出现了守淮还是守江的争论。两淮地区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受到当时南北两方面的高度重视,所以留下了大量的史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