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筹划与指导,如大战略、国家战略、国防战略等。军事战略,对战争全局方略的筹划与指导。”[1]毛泽东的战略观认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2]可见,战略在战争中处于很高的地位。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战争,就有战略。但是最初没有现今的“战略”一词,只有与之意义相近的一些词。如我国古代典籍中使用的计、谋、画、策、筹、算、韬、略、战道、将略、方略、兵略、兵法等词[3]。
边防,是指在国家边疆、边界地区,为防备和抵抗侵略,以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第一次提出“边防”概念的是《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此自武德至天宝以前边防之制。”
边防战略,是与边防相关的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战略,与统治者的统治方略有关,它决定国家战略的诸要素,包括国家利益、国际国内政治、战争实力、地缘战略关系、战略文化传统等方面。而从地缘战略的构成要素看,有地理位置、国土大小、国土形状、自然资源、国都、边疆国界、国家的相对距离等,其中地缘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国都[4]。(www.xing528.com)
五代以来,经济、政治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在关中地位下降的情况下,北宋建都开封主要是想凭借其地处“天下要冲”的交通便利条件和濒临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实现其“居中原制天下”的战略意图[5]。但开封周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无险可守,在失去幽云天险后北方骑兵可轻易南下的现实时刻威胁着北宋,这给其国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宋统治者能否处理好定都与国防的关系,并确立相应的国防战略,就成为关系国家安全成败的关键。开封地处平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个利战不利守的四战之地,北宋既然选择此地为都城,就只有避其“难守”的弱点,扬其“利战”的特长,采取以攻为主的国防政策,只有出师收取燕云,重新打造长城防线,才能巩固国防,保障开封的安全[6]。因此,宋太祖除了在京城驻扎重兵,还时时不忘恢复燕云地区。然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北宋的国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积极进取变为消极防守,实行全面防御的国防政策,在河北前线分布重兵,处处设防,分兵把守,这导致了严重的“冗兵”现象,引发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且最终导致了北宋御外战争的彻底失败。因此,本书选择此方向,分析宋代边防的战略战术并探讨其对亡国的影响,对今天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