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院士涉腐,损失不仅仅是尊严

院士涉腐,损失不仅仅是尊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因涉嫌将其承担的转基因项目科研经费转至个人控股的公司名下,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和光环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护身符,更不能成为摆脱法律制裁的借口。一个院士的倒掉或许还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陷落,不仅折损一个国家的尊严,还是社会健康的严重警讯、国家发展的危险信号。

院士涉腐,损失不仅仅是尊严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因涉嫌将其承担的转基因项目科研经费转至个人控股的公司名下,被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

就学术成就而言,相信没有多少人不对李宁感到折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家禽基因组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欧盟第五框架计划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等头衔,已经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李宁在国际基因遗传学领域的地位。年仅52岁的李宁正处于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整个国家都在期待他更大的科研突破。然而就在此时,他却因为涉嫌贪腐被司法机关调查。不仅他的学术生涯可能被迫中断,甚至连他的人身自由也可能被法律剥夺。

李宁并不是因经济问题倒下的第一个学术明星。在此之前,曾多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浙江大学原副校长褚健因为贪腐被判刑。就在本月初,吉林大学副校长兼白求恩医学部部长王冠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吉林省纪委调查。除此之外,学界还有一批知名学者被查落马。这都说明,腐败的流毒早已浸染学术领地,就连一度被认为是净土的象牙塔,如今也未能幸免。

我们不能否认知识分子、工程院院士也有正常人的欲望,也有对物质利益的追逐。但凡事都得有个合理的限度。有人曾经专门比较过中美两国的院士待遇,结果发现中国院士无论在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和国内影响方面都远胜过美国。在国民整体收入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院士们在中国早已享受着极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此情形下,仍有人深陷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以致铤而走险、逾越法律底线,着实令人费解。

有人认为,科研腐败的根源在于经费分配机制,即行政化的经费拨付与专业化的科研实践相脱节,从而导致经费发放的失准和经费监管的失控。具体的技术性原因当然还可以列举更多,比如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产权分割不清、利益边界不明。李宁除了在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从事学术研究,还利用他的研究成果控股着四家公司。表面上看,这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结构。但实际上,这种身份的交叉和混同,为李宁利用他的社会公职谋取私利大开方便之门。人们都只关注李宁的院士身份,却忘了他还是一个商人。(www.xing528.com)

事情往往是孤立的,但问题从来都是连贯一体的。出了事情,找一个具体原因并不难。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并不能找到真正的病灶所在,疗效也很难经受检验。以经费分配机制为例,为何科研经费拨付和科研成果评估会日益行政化?行政化为何具有战无不胜的力量,从而长期主导包括教育、科研、司法在内的各个领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从物质层面说,工程院院士可以为一个国家创造极大的财富,是积蓄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从精神层面说,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和灵魂,生产和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和光环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护身符,更不能成为摆脱法律制裁的借口。一个院士的倒掉或许还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陷落,不仅折损一个国家的尊严,还是社会健康的严重警讯、国家发展的危险信号。对此,我们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原载于《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8月28日“评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