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尽快释放人员,源自哪里的底气?

尽快释放人员,源自哪里的底气?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底,这个部委之所以敢近乎命令的要求检察机关“下班前放人”,是因为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失之于疏、失之于软,对腐败分子形不成震慑。中纪委在春节期间刊文指出,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特别是要追究故意掩盖、袒护违纪问题的领导责任。

尽快释放人员,源自哪里的底气?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反贪局局长张京宏在回忆其反贪工作生涯时提到一个事例:在办理一起涉及多个部委机要干部虚报邮费套取公款窝案的过程中,某部委的门卫将张京宏挡在门口,几番交涉仍无法进入。后来张京宏“冒充”朋友将涉案人员“骗”出了大院,并采取了强制措施。然而人刚被带走,这家单位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态度十分强硬,“从来没有人敢查我们的人,限你们下午下班前放人!”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罐子乡党委书记罗某在接待来访群众时,对着摄像镜头语出惊人,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同样都是要威胁对方,但“罗书记”通过巧妙的人称代换,用“党”来为自己撑腰,显示了一定的技巧;而该部委的电话威胁则显得赤裸、直接,丝毫不加掩饰。“罗书记”在威胁群众时使用技巧,说明他还有所顾忌,以至于要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该部委在威胁同样是公权力机关的办案部门时,却已经没有了一丝一毫的顾忌和畏惧。

不过,这并非源于“无知者无畏”。身为国家部委,位高权重,对于党纪国法必然不会陌生。他们的无畏源于“从来就没有人敢查我们的人”这样的现实经验。与写在纸上的党纪国法和“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号相比,现实和经验无疑更具有说服力,更可让他们放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该部委的这通电话并非“意外事故”,而是多年来反腐生态的一种真实反映,其中包含的信息十分耐人寻味,值得仔细加以分析。首先,这个部委之所以骄横,是因为“没有人敢查”,而不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得起查。其次,这个部委之所以认为检察院不敢查,是因为“从来”没人敢查,历史的惯性终于造就了今日的自信。最后,“我们的人”显示腐败不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人们也不再急于与其撇清界限。该部委短短的一句话,却足以反映出一些公职人员不担心腐败,而只担心有没有“保护伞”、是“谁的人”的残酷现实。腐败分子寻找“保护伞”,公权力机关为其工作人员提供庇护,必然导致腐败的团伙化和长期化,发展下去只怕会真的没有人“敢查”了。

当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断定该部委打电话的人一定也是个腐败分子,更不能断定该部委存在团伙性腐败。但检察院反贪局办案带走当事人,案发单位非但不谦恭自省、自查自纠、引以为戒,反而对办案人员进行威胁,这种大胆和傲慢又岂是一个简单的作风问题可以解释的?一个单位在这样的风气之下,谁敢指望他们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www.xing528.com)

说到底,这个部委之所以敢近乎命令的要求检察机关“下班前放人”,是因为我们的反腐败工作失之于疏、失之于软,对腐败分子形不成震慑。跟战争和体育比赛一样,反腐败斗争也讲究个“势”。如果像张京宏所披露的那样,一个单位门卫就可以将检察办案人员阻之门外,那么反腐败工作岂不让腐败分子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从而一步步地助长其“能奈我何”的嚣张气焰?

中纪委在春节期间刊文指出,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特别是要追究故意掩盖、袒护违纪问题的领导责任。这让我们看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曙光。我们希望用雷霆般的反腐行动使一些人少一份权力的骄横和霸蛮,多一份对权力和法律的敬畏。

[原载于《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2月13日“评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