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再悦,陈恩伦.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矛盾转向及实践探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3):1-6.
2.刘晓琳,张立国.当代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表征及学段特征——项关于教学创新本体性知识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6):1-9.
3.庄严.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析[J].教育探索,2019(2):1-5.
4.左成光.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9(2):1-7.
5.张倩琳,李晶.中国基础教育的空间差距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4):66-71.
6.孙刚成,贺列列.改革开放40年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演进与反思[J].课程教学研究,2019(4):15-21.
7.王璐,王琳琳.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如何服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来自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经验[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4):25-30.
8.陈卫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87-92.
9.崔保师,等.基础教育服务对象满意度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3):80-89.
10.张墨涵,季诚钧,田京.家长满意度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9(3):146-151.
11.张文楷.谈如何丰富高中生的历史课堂体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33-134.
12.井丽娟.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和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1):51-53.
13.蒋文丽.高中生运动行为调查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新西部,2019(8):57-58.
14.周宇.高中生希望对生涯发展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0):10-13.
15.姜小庆,徐雯艳,李旭阳,等.婺源农村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76-1878.
16.黄仙保.佛山市高中生恋爱、性相关态度与性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8,27(12):157-160.
17.张凤玲.高中生压力、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3-24.
18.徐雪梅.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9.
19.裴丽萍.试论西部农村高中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田径,2019(5):38-39.
20.王艳玲.试论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12-13.
21.祁双翼,西英俊,马辛.中国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6):947-953.
22.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5):64-72.
23.郭亮,王永贵.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流变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4):103-107.
24.田丰,康佳.对当下社会“娘炮”现象的社会分析[J].青年学报,2019(2):34-41.
25.赵昊昊,梁军平,李荐中.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青少年恋爱与抑郁[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47-1250.
26.绳文楷.浅议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刑法的相关制度[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40-41.
27.张瑶,张庭诺.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发展的负效应及其原因探究——以抖音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96-98.
28.冯英子.在校青少年压力影响因子及其应对方式[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2):105-112.
29.刘志军,黎姿兰.青少年网络欺负中社会比较现象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2):9-14.
30.刘斌志,张馨月.新世纪我国青少年网络风险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2):44-50.
31.焦迎娜,陈晓梅.情境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犯罪情境心理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2):96-102.(www.xing528.com)
32.张晓,李龙凤,白柳,等.父母婚姻质量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父母教养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240-249.
33.孙文喜,方建群,刘艳秋,等.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12):1752-1755.
34.马建新.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德育[J].甘肃社会科学,2017(3).
35.张俊国.习近平的家风思想略论[J].中共杭州市省委党校学报,2017(4).
36.赵蒙成,张玲.美国女研究生教育的心理问题与教育模式创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3(2):81-84.
37.马晖,马雪林.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性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探索,2016(8).
38.陈玉兰,戴艳,吴梦春.父亲教养参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2):1236-1238.
39.王二亮.功利主义教育对中学生的危害性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5).
40.何健,张丁,孙经,等.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10-312.
41.黄樊.家庭文化资本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2013(5).
42.田国秀.广域临床取向的学校社会工作探析——以北京S中学的“问题学生”为目标群体[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41-53.
43.孙丹.关于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成因和防治[J].社会学研究,2013(1).
44.李建桥.影响中国青少年亚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
45.陈传峰.“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
46.檀宝生.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发展倾向及引领路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4)
47.李鹏,吴美娟.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才智,2012(12):297-298.
48.姜桂芳.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6):838-840.
49.赵昱.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北京教育,2011(11).
50.王婷婷,马和民.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6):44-47.
51.朱文学.中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运用[J].师德与德育,2010(8).
52.岑国桢.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及其含义、取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3.刘佳.美国高校心理疏导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7):70-71.
54.方双虎,姚本先.英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9(8):17-23.
55.孙晓青,王道阳.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1):771-774.
56.贺光辉.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
57.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2):5-7.
58.欧阳马田.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59.师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关于WHO 健康定义的理解和阐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1.
60.汪茵.生理健康定义和评价[J].医学与哲学,1983(5):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