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健康行为与校园欺凌现象研究述评

高中生健康行为与校园欺凌现象研究述评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行为方面,严文悦认为整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健康的危险行为,主要是喝低质量饮料、吃零食代替正餐、不吃肉、服用减肥药等,需要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9]。校园欺凌现象方面,王健、李春玫、谢飞等调查发现江西省高中校园欺凌率为26.6%,影响因素是不良行为,父母关心是保护因素。高中生心理健康态势及影响因素方面,一部分学者基于整体

高中生健康行为与校园欺凌现象研究述评

1.课程学习问题研究

不同学生面临的课程问题不同,对策也有所区别。学者们针对不同学科或不同问题,提出不同对策。赵鑫雨(2019)分析了高中生物理学习时遇到的常见困难,分析了原因,认为和心理门槛、思维瓶颈、教师工作方式有关,应该做好初中高中知识衔接、讲解好物理规律、加强实验教学[18];丁五一(2019)认为高中生在物理学子中偏好依靠和使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能力不高,应该培养学术物理学的数据分析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强化数学处理,不可弃用手工处理[19]方式;刘祖承(2019)基于调查认为,农村生源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单一,应该采取阅读教材、听课、实践学习和记忆等方法,以提高历史成绩[20]。赵慧颖(2019)认为高中生英语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关,但目前很多学生难以有很高的兴趣,应该采取情景教学法(包括英文环境法、道具学习法、趣味游戏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单词英语语法,以提升成绩[21];董曼霞(2018)分析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认为包括个人发展、交流、外部要求三类,其中交流动机最弱,应该加强交流动机,改善英语学习动力[22];蔡竞(2018)认为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问题不容忽视,对策是加强阅读、加大对生活的观察、养成拟定提纲的意识、勤练、教师常指导写作等[23];周玉琴、鲁海波、郑欣进(2018)基于表现性评价,分析了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问题,认为应该在课题目标设计、课题任务设计、过程记录、评价反馈方面做好工作[24];杨晗(2018)认为许多学生对哲学学习感到很有压力,应该基于舶来品视角加以看待,让中学生多了解时政新闻和相关信息,以扩大信息量,加强对外来知识与现象的认知,从而提升哲学思维能力[25]

2.日常生活与行为研究

高中生消费结构方面,周芷岚(2019)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不具备理财观念,攀比与享乐主义倾向显著,特点是消费方向趋于多样,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消费观念、理财观念,避免不良消费行为与心理形成,形成良好消费结构[26]

消费行为方面,刘思阳(2019)认为存在很强的集聚效应,消费支出项目主要是购买书籍、饰品、生活用品等,消费支出数额为100~150元/月,应该加强管理,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27]

运动行为方面,蒋文丽(2019)认为整体运动行为水平不高,运动频率与持续时间不理想,应该树立体育锻炼和运动理念,加大运动训练,提高学术身体素养。为此,教育行政机关工作者、教师、家长等应该积极努力,互相配合,形成合力[28]

健康行为方面,严文悦(2019)认为整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健康的危险行为,主要是喝低质量饮料、吃零食代替正餐、不吃肉、服用减肥药等,需要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9]

3.特殊事件研究

负性生活事件方面,赖舒旋(2019)认为主要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课业负担大、没有朋友等,负性生活事件具有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应该依据此结论,加强对不同年级与家庭环境出生的学生教育,化解苦难,营造良好环境[30]

校园欺凌现象方面,王健、李春玫、谢飞等(2019)调查发现江西省高中校园欺凌率为26.6%,影响因素是不良行为(饮酒、打架、上网),父母关心是保护因素。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行为干预,共同创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31]

作弊行为方面,陈建业(2018)研究发现一些低年级高中生会有作弊行为,原因是心理紧张、虚荣心、缺少自信、没有法制纪律观念、学生反叛意识增强等,应该针对作弊原因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形成健康学风[32]。(www.xing528.com)

校园贷方面,肖泽雨(2019)认为存在的问题是行为隐蔽、利息很低但会发生骗贷等严重事件,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形成合法借贷关系,对变相高息与犯罪应加以制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消费需求[33]

4.核心素养问题研究

整体状况方面,罗琰文(2019)认为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存在很多问题:认知度较窄,不了解其内涵与价值;重视程度不高,并且各相关主体之间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差异;学生参与不积极,满意度不高;应该强化学生认知,增强具体实践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发展[34]

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时,李曦(2019)认为需要采取如下对策:以高考引领学生形成政治认同,在政治试卷、书本、课程中充分体现正能量;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大胆采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兴趣;教材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热点问题,加强政治认同[35]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了得很大成就,但环境问题和压力依旧存在,冯湘宁(2019)认为应该培养高中生生态环境伦理意识,在生活中拒绝浪费与污染环境,对垃圾做及时处理与回收,提倡步行、骑单车,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态[36]

法治意识方面,程海梅(2019)认为高中生缺少很好的法治作用观念,维权意识不强,法治与法律知识欠缺,应该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增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法治与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保护自身基本权益,为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保障[37]

5.心理健康研究

学术界首先对健康标准、确定原则有很多探索,如江光荣(1996)认为包括“众数原则”与“精英标准”;叶一舵(2001)认为应该在生存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基础上,体现出“自我实现”理想标准;另外一类学者与组织则侧重评价指标体系,如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100 个评价指标,包括健康状况、风险因素、服务覆盖、健康系统四类指标。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有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如范增丽(2015)提出十大心理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主要是安全感和成就感、自我批评、行为主动性、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满足需要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价值观、生活目标、环境适应力[38];刘鑫(2018)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认为表现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人格本质的高尚度、心理行为的成熟度三个方面[39]

高中生心理健康态势及影响因素方面,一部分学者基于整体视角展开分析,如刘于雅(2018)认为中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焦虑、意志薄弱、自卑等,原因涉及自身、家庭、学校与社会四个层面[40];一部分学者则基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如刘晶芝、胡燕燕(2019)分析认为父亲教育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在感情、身体互动、关系、与父亲学历、父母关系、感知、母亲对父子关系的看法等方面[41];白琦(2018)分析了影响寄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认为主要有学生个人自身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 [42]。张超、吴月玲(2018)认为影响高中生心理状态的因素包括时间管理有效性、压力来源及缓解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状态、性别等[43];聂慧敏等(2019)分析了中小学生性知识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所在地区、年级、性别和是否居住生活在城郊[44];边伟、颜志宏、杨德森(2019)分析了高职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因素,认为和性格、自身素质、社会心理有关系[45];蒋峰(2018)分析了高中生羞怯心理、异性交往心理,认为影响因素是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等,但是与年级和母亲文化程度不相关[46]。总之,影响因素涉及社会、文化、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不同的对策建议。蒋杰(2017)针对留守高中生的孤僻性格,提出家庭成员与学校应该关心孩子、加强监护与沟通、进行适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7];蒋峰(2018)针对高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建议开展短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干预不健康心理状态[48];徐鑫(2018)基于网络文化视阈,认为应该结合青春期叛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结合网络环境变化对其逆反心理加以有效疏导[49];童小婷(2018)认为应该对高中生开展性健康教育,首先是开放式匿名收集信息,了解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性别差异及成长规律,学会处理情感发展与性生理反应,对个别同学可以开展行心理咨询[50];鲁宁(2018)针对高中生挫折问题,建议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应对挫折能力[51];周鹏(2016)总结了高中生思想政治素养问题,认为主要是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扭曲或模糊,政治、法律、道德意识不足,应该构建综合应对体系,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方面加大优化力度,提高思想素养[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