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小”事在朋友所从教的校园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卓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现学生张某拿着一把梳子梳头。卓老师感到很气愤,就让学生张某站到教室的后面。不料学生张某没有听清老师的话而站到了教室外的走廊里。卓老师更加生气,走出教室,给学生张某的脖子上一个耳光(事后学生张某和卓老师都谈到那是一次并不严重的体罚)。学生张某当时离开了学校,回家找到了一根棒子,又返回到学校,在教室门前喊到:“卓老师,你出来。”后来在闻讯赶来的班主任老师的劝阻下,才算化干戈为玉帛。一场不应该发生的冲突暂时得到控制。
下面是这件事发生后朋友在校园里听到的几种声音。
卓老师:学生张某尽管是班上有名的刺儿头,但在我的课堂总体表现还是不错。那天看到他上课做小动作,我很生气,没想到他会这样。不管怎样讲,我对学生张某施用了体罚手段,这是不对的。(事后,卓老师在政教处遇到张某时,当面表示了歉意)
学生张某:当时我上课玩梳子,卓老师让我站到外面,我很生气。他打我一巴掌,我咽不下这口气。当时失去了理智,只想问一问,为什么要打我? 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犯大错了(当天下午学生张某就向卓老师道了歉)。
其他教师:这不乱了方寸,老师有体罚行为,这是不对的,但从主观上讲那是为了学生好呀!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玩梳子,这是教师应该管的。这以后谁还敢管学生?
学生张某的家长:没想到孩子会这样……真是没想到。我感到丢人……
我曾到朋友的学校去调研,见到学生张某的家长,启发回忆在家庭教育上有什么失误时,家长道出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孩子小时候胆小,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同学中大同学动不动就打他。就连他上小学时的任课教师也欺负他。上小学时,有一次和同学玩耍,几个同学踩歪了教室里的铝壶,老师习惯性地将责任追究到学生张某身上。他没承认,便得到一顿教鞭的教训。孩子回到家后,我们发现了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当时我很气愤,找了一个棍子去学校找老师算帐,可是没找见,事情也就过去了。还有一次,孩子由于没完成作业,被另一个老师一巴掌打到右眼睛上,眼睛红肿了一个礼拜。这些都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小时候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也有点放任自流,责任也是主要的。
由此,我认为孩子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心理和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体罚”——这个毒瘤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从学生张某的成长环境来看,教师的体罚无疑是形成不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是其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来自外界的每一次体罚都将对其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www.xing528.com)
从学生张某家长反映的情况看,其在小学阶段受到过两次比较大的来自教师方面的伤害,是导致其对老师产生报复心理的主要原因。第一次伤害,从家长掌握的情况看,踢歪铝壶的人并不是自己的孩子,而他却被委屈地受到体罚,孩子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对教师为人师表、公平待人的怀疑。第二次伤害,同样由于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遭受到较为严重的体罚。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岁数的增大,当再次遇到来自教师方面的体罚行为时,便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家长家教知识贫乏,在孩子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没能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出生后,家长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引路人。当孩子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时,家长应分析孩子受到伤害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孩子而引起,家长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改正不足和缺点。同时,家长应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拿起法律的武器,为孩子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当孩子被教师无故施暴时,应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学生张某在小学阶段两次受到比较严重的体罚,家长第一次是自己拿棍子到学校去找老师评理,客观上树立了为学生长大后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典范。第二次孩子受到伤害,也是以保持沉默了事。可想而知,学生张某由于天性贪玩以及自身心理脆弱而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的次数肯定不会少。日长天久,孩子扭曲的心灵没有得到矫正,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渐形成。
孩子个人内在素质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品质千差万异,不同的个性及心理品质面对外界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孩子在受到来自外部的伤害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据理力争,或者向大人讲清事情原委,寻求大人的帮助,那么,他受到别的同学的欺负就可能少得多。
可见,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同样给了我们不少启示。马加爵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孤僻、自闭、被同学瞧不起。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产生自卑的原因,疏通其情感,培养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使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以后的悲剧将不会发生。
当代的中学生由于接受了太多的影视信息,以至对真实的生命没有太强的反应能力。近年来,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闹矛盾,与父母、老师发生争执就寻死觅活而造成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当前各个学校要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聘请辅导老师随时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其担负起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责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仍是摆在各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应当看到,我国目前教师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有较高的职业修养,能够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一重任。但是我们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仍有不少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河北省曲周县小学教师刘某,拿铅笔刀划全班41名学生的手掌心。学生跪地求饶,其竟心如磐石,纹丝不动。其体罚学生手段之残忍,令人怵目惊心。重庆某中学教师汪某,因学生丁某迟到,不仅用木板打她,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受到侮辱的丁某,以跳楼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解脱。这些教师中的败类尽管是少数,但对学生来讲,其影响是终身的。
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家教方面的知识,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分析大多数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其与家庭教育不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而且父母都非常年轻,没有家教经验,不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心肝宝贝,宠的时候嘴里含,打的时候鞭子甩,处于两极,同时也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往往把自己人生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方面物质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另一方面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动性。这种来自父母的爱和压力会给孩子造成强大的精神负担,甚至使部分青少年在长期过度焦虑之下产生轻生的念头。有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孩子在想什么,在外面干什么,和什么人接触,都不太了解。等到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不是采取高压政策,就是放任自流,缺少对孩子的帮助和正面引导。事实证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处于一个什么态度,将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一个家长教育孩子的艺术问题,是一个技巧问题。这方面学校应该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家教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孩子对于一个学校、班级来说,他只是一个个体,是集体的一个分子,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将是家庭的全部。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生存环境,受到怎样的教育,将决定着他们的未来。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无私的爱心和耐心,善待每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因为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