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为教子择良居而三迁的故事,也进一步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先来看一看现代版的人际良性交往而成才的故事。
有一个叫保罗的孩子,生性孤僻,他没有多少朋友。父亲是图书管理员,因此书籍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同一学校有个小保罗几岁的男孩子,是个电脑迷。由于借书的缘故,便和保罗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到父亲那儿借书看,男孩儿借阅电脑方面的书籍,保罗也无意识的喜欢上了计算机知识,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计算机迷。
后来,他们双双考上两个不同的大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后来在一次面谈中,他们发现世界上诞生的第一台计算机还没有一件像样的应用程序软件,于是他们两个坐下来商量着开始用BASIG 编程,结果出来后邮递到这家电脑公司,得到公司的大加赞赏。后来,他们两人继续合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男孩子担任了总经理,这就是比尔·盖茨,保罗担任了副总经理。两人的投机和爱好,促使两人成为世界一流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商。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我们这个花花世界,大多数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好酒,那么他的朋友圈子必是海量的圈子。如果一个人好赌,那他的交际范围必是赌徒之流。如果一个人好色,那么他的圈子里也必然有几个好色之辈。如果一个人能不断追求上进,那么他的小圈子里必定有几个以事业为重,并以此为乐的人。
红尘滚滚,大千世界,看来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合理的,必然的。可现在我要说的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这个圈子里,也似乎有着这种规律。
儿子今年上七年级,学习处于上游。他的结交圈子里的孩子都是班上前几名的学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洗澡,一起上学,一起形影不离。在学习上他们既是合作的伙伴,也是竞争的对手。每每大考小考完毕,他们自个儿都要比一比,看谁在自己前面,谁在自己后面。考在前面的多了一分欣慰,后面的则多了一分努力,但他们过后依然形影不离。家长们看了,心里乐滋滋的,心窝子里一百个放心。(www.xing528.com)
这种交往我把它称之为“良性交往”。“良性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必须提倡和鼓励。
但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那些有斑斑劣迹的孩子也有一个小圈子。据有关专家研究,有些孩子起初是个好孩子,劣迹只有一点点,可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慢慢地和比自己劣迹更多一点的孩子交往在一起,受到他们的感染,胆子便大了起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地也就参予到违法乱纪的大军中去。这种“交叉感染”明显来自于不良交往的诱导。如果家长、教师能够心放得更细一些,对孩子学习之外的交友观察得更多一些,对孩子交友的导向引导更注重一些,那么这部分孩子中间的绝大多数还是能够走上阳关大道的。
苏格拉底说: “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我想自己有必要有义务形成一个好的交往圈子,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交友心态,这样我们教育孩子时腰杆子会挺得更直一些,说出的话孩子会听的更多一些。自己走得正了,行得端了,孩子就有了榜样可以借鉴和学习。把家长和老师比作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自己走得正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交往范围,我们还要教育家长关注孩子的交往范。这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分不可推卸的义务。只有大家的努力,孩子才能像健康的幼苗一样,节节拔高。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某个孩子平时有劣迹,但遇到一位立场坚定、品行端庄的优秀学子的鞭策和鼓励,最终会成为互帮互学、你追我赶、有口皆碑的好伙伴,这样的事例也是有相当数量的。
但现实的事例进一步告诉我们,不良交往确实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毒瘤,由于他们的存在,便发生了结伙打架滋事、致残致伤的悲惨事件。如果我们听之任之,那么你的班级就会少一分宁静,你的校园就会多一分不和谐。
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关注孩子的交往圈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