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翁家庭的艰苦教育方式

富翁家庭的艰苦教育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浏览报刊,有这样几行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一个富翁,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十几年过着俭朴的日子。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有钱人,可平时的生活,从衣着打扮,到每一顿餐饮,都十分节俭。孩子们也从不相信自己家有钱,自己是一个富翁的子女。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国一流的大学,毕业后到国外继续深造。刚开始,街坊邻居以为这个富人是个守财奴,是个泼留希金。

近日浏览报刊,有这样几行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个富翁,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十几年过着俭朴的日子。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有钱人,可平时的生活,从衣着打扮,到每一顿餐饮,都十分节俭。孩子们也从不相信自己家有钱,自己是一个富翁的子女。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国一流的大学,毕业后到国外继续深造。

刚开始,街坊邻居以为这个富人是个守财奴,是个泼留希金。可当他的孩子考上大学以后,富翁才道出了实情:

“我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在那饥荒遍野的年代,我是从吃树皮的艰难岁月中捡回了一条生命。小时候斗大的字也没识几个,但后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是赚了几个钱。

“因此,我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对将来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为了教育好孩子,从过紧巴日子开始,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他俨然是一位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成功了,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身上成功了。我想他的孩子将来的道路肯定会阳光灿烂,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画家凡·高,生前过得非常贫穷。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了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世俗而让日子过得好一些。但他没有那样去做,而是经常挨饿,一生贫困潦倒,但他去世后的一幅画可以卖到几千万美元。(www.xing528.com)

一代诗圣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曾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呐喊,可物质上的贫困并没有阻止他精神上的追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依靠自己的顽强拼搏而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诗圣。

而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全由父母亲包办。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表现还算合格,但回到了家,马上又变成另一个人,成为家里的 “土皇帝”。有些家长感到很无奈,自己管不住孩子,便找到学校,想凭借老师的力量来转变。可老师五天的教育效果,回到家就被两天的休息日所抵消。想到伟人的成长,想到成功者的甘守清贫,想到已步入小康的那位富翁的教子经验。我想:面对新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是不是能够从他们身上吸取一点宝贵经验呢?

答案是肯定的:给孩子一个艰苦的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锻炼自我、体验生活的平台,对孩子的成长百益而无一害。

想到我们生在六十年代,且在农村长大的这一代人。恐怕小时候都体验过人多无衣无食,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现在想起来,正是那时的清贫才磨练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中国教师报》编辑瞿晋玉最近撰言,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中师生,撑起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半边天。我想,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八十年代中师生的良好素质和底蕴。

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那时物质条件确实贫乏,才无意识地造就了这一代人的进取精神。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物质上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给孩子必要合理的营养和物质条件是必需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在给他们足够多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哪些是我们要给他们的,哪些是不应该给予的,而是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这就是我想说的。

如果可能,教育孩子请从俭朴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