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教育这个大观园也是一样,面对一个个个性完全不同的孩子,很难说哪种方法是灵丹妙药,对于哪个孩子都适用。
翻看报刊媒体,各种成功育人案例层出不穷,令人拍手叫快。可有的朋友总是会产生疑问:别人的方法我看了信服得五体投地,可用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身上就怎么不灵验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也许你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任何方法的适用都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想用一种办法来取得教育的成功,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
因此,我要表达的观点是:我们要带着过滤器来看大千世界的纷繁。别人的经验是要借鉴的,要学的,但更要研究自己的个体情况,研究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背景? 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不良习惯? 再看看这些来自别人的经验在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身上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然后再做行动,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记忆的闸门打开,也曾搜索到了两个成功的育人案例,不妨供大家参考。
有一位活泼爱捣乱叫做小明的孩子,被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幼儿园。
天生贪玩的习性加上没有受到大人的过多雕饰,儿童的天性在小明身上尽显无遗。上课不到两分钟,小明便开始活动起来。抓抓同桌的耳朵,揉揉前排的衣领,老师千嘱咐万叮咛,可不足五分钟,老师的教导便成了耳旁风。
无奈之下,老师请来了家长。
“你孩子有病,带上去医院里看一看。”
疼子莫如母呀,这不是给妈妈下刀子吗? 妈妈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淘气爱动,这也许是小孩子的天性呀,怎么能谈到有病呀?
妈妈悻悻而归。
回到家后,她思考片刻,对儿子说:“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比以前坐得好了。以前能坐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那天晚上,孩子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
儿子上到小学,有一次儿子考到全班倒数第二名,老师找来家长说:“你儿子是弱智,转学吧。”
家长回到家对儿子说:“你太粗心了,只要努力会赶上你前面的五个孩子。”
那天晚上,孩子自觉地制定了学习计划。(www.xing528.com)
上初中时,孩子的成绩在班上位于中下水平,老师在家长会上说:“这孩子考重点无门。”
妈妈回到家,对孩子说:“你的成绩是差了点儿,老师说你是大器晚成,只要加把劲,考重点没问题。”
后来,孩子越来越努力,考上了国内一所重点大学。
这个故事看来好像有点悬乎。但其妈妈蕴含的育人理念值得让人深思。
还有一个案例,说的也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事儿。
有一外国朋友,儿子在国外学习处于中下水平。特别是算术,每每考试都在十几分左右。后来这位外国朋友到中国大陆来工作,听说大陆的基础教育扎实牢靠,便将儿子也转到某所重点小学就读。
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位外国朋友的孩子数学进步很快。但由于各种原因,每次考试还是排在倒数之列。
终于有一次,数学老师忍耐限达到极点,于是请来了外国家长,准备美美训斥一番。
不料发生在眼前的一幕让老师打消了训人的念头。
只见外国朋友来到办公室,深深地向数学老师鞠了三个躬,然后用别扭的汉语道:“谢谢——你,老师。我的孩子在国外考30多分——在你这儿考60 多分,进步可大啦,这都是你的——功劳——谢谢!谢谢!”
数学老师只好作罢。
同样是面对孩子,老师是用全班学生作为参照物,只看到的是孩子的倒数成绩。而家长则更注重孩子的过去和现在的差异。同过去比,孩子成绩提高很多,进步很多,就应该肯定和表扬,就应该感谢老师。
老师没有错,家长更没有错。但本质的区别就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真是应了古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
对于孩子,还是从不同方面来观察、来肯定、来表扬吧。那种 “三岁看老”“抓住一点不放松”的陈腐观念该改一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