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
一位姓包的农民,其女儿考上了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理工大学。他的家教经验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他说,
“我教育孩子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小时候家里穷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跟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多少年坚持下来,我跟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两个孩子完成了学业,我也由文盲变成了有文化的人。种的田也跟别人不一样,赚的钱也比别人多。”
前几天翻过期的报纸,眼前又跳出一段与姓包农民做法相似的文章。
有一位姓王的朋友,教自己孩子背诵古诗。每天自己抄一首古诗,贴到墙上,然后向孩子请教,孩子总是郑重其事、兴致勃勃地查字典,找资料,然后精心地教,他也非常谦虚地学习。他用这种请教方式,教自己的孩子背会了一首又一首的古诗。(www.xing528.com)
以上两种方法同出一辙,这就是向孩子学习。
曾记得我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姓刘,长着一幅娃娃相,但很会激励我们。我有一好朋友也姓刘,与我学习相当,但每每考试,他总要高出我几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令人纳闷的是每天上数学课,刘老师往往把我的这位朋友请上讲台,给我们讲解。那时候那个羡慕劲头儿现在提起来,还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到后来才知道。那时的一切都是刘老师 “搞的鬼”,他让刘姓同学利用假期提前把下一学期的教材温习完毕。待我们上课时,他已经烂熟于心了,当然能做我们的老师了。
前几日,随手翻看《读者文摘》,碰到 “颔”字。我故作不识,请教上七年级的儿子,不料他讲起来头头是道。“老爸,这是颔联的颔字。你知道吗? 七言律诗里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是要对偶的。”没想到,我在大学古文史上学到的知识,上七年级的儿子讲解起来竟然条条有理。
我想,有些高明的教师,在遇到难点或重点时,往往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当学生和老师的老师。学生为了当好老师,当然要费尽心机。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陡然升起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责任感和自信心。这样留下的印象自然就会深刻许多。在强烈的动机支配下学习的效果是消极被动状态下接受知识所永远无法比拟的。
向孩子学习,真是一种高明的教学法! 孩子需要学习,教师需要学习,教师更需要向孩子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