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字的两种结构分析法优化方法

现代汉字的两种结构分析法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汉字的分析主要分为偏旁部首分析法和笔画部件分析法两种。在《说文解字·叙》中分别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以前四书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小篆字系9353个字、重文(异体)1163个字的结构,奠定了系统分析汉字内部结构的方法。现代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形、音、义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汉字分析理论的革命。汉字科学由此揭示了现代汉字中几种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汉字的两种结构分析法优化方法

识字教学方法多样,但是,分析汉字形体构成却是必需的步骤,这不仅是进一步认识汉字结构成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知识基础。

现代汉字的分析主要分为偏旁部首分析法和笔画部件分析法两种。前者基本属于内部结构分析,后者基本属于外部结构分析。

内部结构分析就是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相互关系,将现代汉字的构字成分分为三种字符:意符(形旁)、音符(声旁)、记号,从而说明构字的理据。

外部结构分析侧重从字形的角度分析字的构成成分,将现代汉字的构成成分分为三个层次:笔画、部件、整字,也说明三者的关系,部件是重点。两种结构分析法在现代汉字教学中共用,是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一)偏旁部首分析法

1.传统的偏旁部首分析法

偏旁分析在先秦文献已有记载。《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记有秦医和之言:“于文,皿虫为蛊。”战国时《韩非子·五蠹》云:“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厶),背私者谓之公。”这都是通过分析偏旁组合来说明字义。不过,那时的分析是零碎的,没有达到系统化。

系统地分析汉字始于东汉许慎,分析用六书理论。“六书”说产生于秦汉时期。“书”在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六书按字面讲就是六种字的意思,到西汉末年已被理解为六种造字方法。东汉时六书理论成熟。在《说文解字·叙》中分别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以前四书为依据,全面分析了小篆字系9353个字、重文(异体)1163个字的结构,奠定了系统分析汉字内部结构的方法。我们应该掌握前四书的定义、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

“会意者,此类合谊(义),以见指(挥)。”意为: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组合一起,组成新义。许慎以“武”“信”为例。“武”从止从戈(武器),“止”是“趾”的初文,这里表示前行,即荷戈出征为“武”。“信”从人从言,表示人讲真话为诚信。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意为:形声字是用一个意符和一个声符组合成的新字。许慎以“江”“河”二字为例。“江”,从水工声;“河”,从水可声。值得注意的是,许慎发现了有些字的形旁也兼表音,比如,娶,从女从取,取兼表声;婚,从女昏,会意黄昏时娶女(古代礼仪),昏兼表声。后人将许慎的看法发展为: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兼表义。如,“夬”音guài,在“决”“诀”“抉”“玦”“缺”中表声,因“夬”有断开义,在这几个字中也兼表分开义:“决”(本作“決”)本义是打开口子,疏导水流;“诀”本义指远离而分开;“抉”本义是挑出,剔出;“玦”是古代一种环形有缺口的玉饰;“缺”指瓦器破损、残缺。再如,“龹”音juàn,本义是弯曲,在“拳”“卷”“券”等字中既提示读音,也兼表弯曲义:“拳”是手指弯曲,“卷”是膝盖弯曲,“券”指拱券,即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夬”“龹”构成的两组字也叫“同源字”。

“文”与“字”的关系。“文”即“纹”,指象形字和指事字。字,从子在宀(房屋)里,本义是生育。这里用比喻说明,“字”是由“文”孳乳出的,分为会意字和形声字。“文”与“字”的关系说明了合体字的构成规律。此后,“文”“字”一般不再细分,统指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南宋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总结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偏旁”一词虽非出自许慎,却是他最早实际运用。分析每一个合体字时都分别注明“从某、某声”“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某亦声”。这里的“某”就是偏旁的起源。“从某”指意符,“某声”指音符。许慎还指出偏旁的“省形”“省声”现象。这是古代汉字一种简化现象,指形旁或声旁的形体为了整字构形协调和书写便利而省去某一部分。

用六书理论分析小篆字系,目的虽为“通经”,却由此揭示了汉字的构成规律和特点,对此后的识字教学影响巨大。人们认识到汉字是可以分析的;汉字因义构形,又据形表义,具有理据性;众多不同的小系统构成为汉字大系统,具有逻辑性。人们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就容易理解和识记大量的汉字,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和应用的效率。于是,偏旁部首分析法成为分析和学习汉字的重要方法。比如,传统的识字蒙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利用汉字的声韵规律,将当时社会常用的2000多基本用字编成章句,韵语行文,朗朗上口,使学童在韵律悠扬的语境中提高识字效率。

2.现代的偏旁部首分析法

社会发展促进了汉字演变。汉字是交际的重要的辅助性工具,人们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使它易识、易写,就要对它不断做出改进。于是,汉字经过隶变楷化,特别是规范简化,相比小篆体,形体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1)现代汉字形体结构大变化

首先,小篆圆转相连的线条变成了横、竖、撇、点、折的笔画,字形也因此被分解成不同的数笔,笔画笔顺清楚。

其次,独体字成为笔画组成的符号。象形字除了极少数如“丫”“口”“川”“井”“田”“册”“伞”“雨”“网”“辛”等字还有些像原物之形,绝大部分字已无形可像了。如,“日”“月”变成长方形和梯形,已无太阳和月亮形状;“又”本是右手形,指事字虽新增“甩”“凹”“凸”“乒”“乓”等字,但更多的显不出指事意图了。

再次,许多偏旁的表意功能丧失。有些字因字义转变而使形旁不能表义,如“笨”从竹本声,本义指竹子的内层,假借表示愚笨,竹与字义无关了。有些字的意符因讹变而不能表义了,如“冫”是“冰”的本字,在“冻”“冷”“凋”“冬”“凝”等字中作意符表示寒冷、凝结等义,但在“决”“冲”“准”“凑”“减”等字中却不表义,这些字原从“氵”,与水有关,因俗写后规范为“冫”旁。

声旁不表音的现象更多。有的是音变,如“江”从水工声,但现代汉语“工”与“江”的读音毫无关系;“怡”“饴”“贻”“诒”四字都以“台”为声符,“台”上古音是yí。这四字今天依旧读“yi”,但“台”却读tái,无法表音。

(2)现代汉字的偏旁部首

汉字形、音、义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汉字分析理论的革命。汉字学界根据字符与整字的音义关系,将字符“分为三类:意符、音符、记号……整字的意义指的是现代意义而不是古义”“与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汉字科学由此揭示了现代汉字中几种新的结构方式。

独体记号字:从楷书字形上已看不出字义和读音的字,如日、月、女、刀、心、五、六、乐、书、专、龙、发。

半意符半记号字:形声字的意符能表义,声旁变成记号,如江、邓、怡、刻、赵、急;会意字中有部分意符不能表义变成记号,如乔、学、聂。

半音符半记号字:形声字的音符能表音,意符变成记号,如决、华、笨。合体记号字:几个偏旁均不能表音表义,如双、圣、头、特、舜、爵。

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给汉字教学增添了不小的困难。记号字跟音义失去了联系,不便于人们分析理解,教学中或要求学生强记,或师生“望形生义”做非科学的解释。不科学的解释既不利于汉字系统化的学习,也是对汉字文化的曲解。因此,如何有效地教学记号字、半记号字,成为当代识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部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系统:据义定部和据形定部。据义定部是许慎所创,即把字的表义偏旁确定为部首。如“项”“硕(头大)”归“页”部,“志”“思”归“心”部。表义部首便于人们系统地学习汉字,却不方便检字,人们如果不知道要查字的字义,就不好确定该字的部首。而且,540部太多,检字费事。于是,人们不断摸索实践,到明朝梅膺祚的《字汇》确定了据形定部的214个部首。

据形定部,从本质上说,不管字义,只把字形中便于辨认的部分,或者专门规定的部分定为部首。依据基本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的原则。由此,“项”归“工”部,“硕”归“石”部,“志”归“士”部,“思”归“田”部。这样检字就方便多了。不过,仍有些人不清楚部首知识,检字依旧犯难,为此,《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又改革了部首,在检字表里采用“多开门”的办法,即按照一个字可能有的部首把这个字分别列入几个部中,使用者无论查哪个部都能找到。如,“杏”分别在“口”“木”二部,“杉”分别在“木”“彡”二部,“膏”字则分别在“亠”“高”“月”三部。(www.xing528.com)

现代汉字的偏旁部首相对来说,符合现行汉字的实际,因此,从理论上说,科学性更强,更适用于汉字教学。但是,由于这是汉字学比较新的理论和知识,教师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和发挥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教学实践研究的工作。

(二)笔画部件分析法

“六书”分析方法对现代汉字体系已不完全适用。为了指导现代汉字的教学,也为了适应中文信息处理的迫切需要,汉字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汉字构造和分析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现代汉字形体的构成要素是笔画、部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笔画—部件—整字”,部件是核心。于是,笔画部件分析法产生了。

1.笔画

(1)笔画、笔画数、笔形

笔画是构成汉字楷书字形的最小书写单位,即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写楷书从下笔到抬笔留下的痕迹为一画。笔画数指每个字有几个笔画。汉字中笔画最少的只有一画,如“一”“乙”,多的可达几十画,如“齉”有36画。正确计算笔画数目,对于汉字教学、查字典索引都是必要的,即使排列人名也往往按姓氏笔画的多少和笔形的顺序。

(2)笔画的组合

有三种方式:第一,相离,如二、八、六、川、习。第二,相接,如匕、工、乍、刀、凹。第三,相交,如十、七、九、丰、车。

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或三种方式组合的是多数。如“么”“以”“亏”运用了相离、相交两种方式;“干”“千”“夭”运用了相接、相交两种方式;“义”“头”“计”运用了相离、相交两种方式;“犬”“丹”“匡”则运用了三种方式。

相同的笔画由于组合方式不同,构成的部件和字也不同。如“八、人、入、乂”“田、由、甲、申”“大、丈”“石、右”“工、土、干”。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组合方式的不同与字义的不同,既可以减少错别字,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笔顺

笔顺指书写汉字时的次序和方向。汉字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为了书写的方便和间架结构摆置的美观需要,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笔画安排的基本规则。

第一,先横后竖,如十、丁、丰、辜。第二,先撇后捺,如八、人、文、衣。第三,先上后下,如三、立、金、喜。第四,先左后右,如川、林、陈、故。第五,先外后内,如月、风、用、匀。第六,先进后关,如日、回、国、围。第七,先中后旁(适用于中间大、高,两边比较伸展的字),如小、水、办、承、丞。

2.部件

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如木、心、氵、刂、衤、䒑。部件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

(1)《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的发布

《规范》将3500个常用汉字拆分为441组514个基础部件。部件,按照结构特点,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基础部件指不能再拆分的最小部件,如“男”中的“田”和“力”。合成部件指有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成的部件,可以进一步拆分,如“想”可以拆分为“相”“心”,这是对汉字的第一次拆分,“相”还可以第二次拆分为“木”“目”,因此“相”就是合成部件。“相”作为合成部件还可以构成“霜”“箱”“湘”等字。需要说明的是,《规范》是常用字的“基础部件”规范,不涉及合成部件。

部件拆分的总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字形结构符合理据的,按理据进行拆分。如,“分”拆分为“八”“刀”,“相”拆分为“木”“目”。第二,无法分析理据或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形进行拆分。如,“朋”拆分为“月”“月”,“执”拆分为“扌”“丸”。“朋”“执”的构形不符合字源。第三,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如,“串”(交重)不可拆分为“中”“中”,“东”(交重)不可拆分为“七”“小”。

《规范》的发布,使部件拆分、称呼得到科学的规范,标志着人们对现代汉字研究的深入。《规范》根据字理、面向应用,实际上是在规范据形部首之后,进一步将偏旁融入部件中,成为部件之一。这相对符合现代汉字的实际,对识字教学既具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2)笔顺与部件的相互影响

笔顺将笔画变成了部件。人们为了把字写得迅速和美观,要设计前后笔画的连贯衔接和选择最短的运笔路线,这就会使某些部件变形。

如“牛”的笔顺是“丿、一、一、丨”,当牛作左偏旁时,如“牧”,书写时第三笔横就要改成竖,顺势右上去接写“攵”的第一笔,前后笔画顺势衔接、运笔路线最短,提高了书写速度。

部件对笔画笔顺也有影响。部件结合构成整字,为了字的易认,各部件之形就必须清晰、避让、互不干扰。为此,某些部件的长笔画就要写短,如“牛”“羊”作上偏旁,而且笔顺的后两笔也改为竖、横,以保证竖被长横挡住,不伸出干扰下面的部件。如“告”“美”“姜”“羔”“盖”,上下结构清晰了然。

(3)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部件构成整字。整字为了协调美观,就要对部件做些修正,部件因此变形。一种是笔形变化。“月”在别的部件的下边时撇改竖,如“有”“青”“肯”“能”“削”“消”。例外的如“萌”“霸”“赢”等。

避重捺。当一个字的临近笔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笔时,为了摆稳全字的重心,使字形富于变化,只保留一个捺,其余的改为点。如“奏”“秦”“暴”“这”“述”“炎”“送”“遂”“黍”“餐”。例外的如“逢”“趁”“汆”“氽”“蹩”等。

另一种是将部件拉长或压扁。如“犬”“贝”在左右、左中右结构中要拉长,如“状”“狱”“购”“赢”,在上下、上中下结构中要压扁,如“哭”“器”“货”“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