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教材
这个时期,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各国民学校,教科书一律用语体文编写,“国文”改“国语”。这时的小学教科书继续实行“审定制”(“一纲多本”)。从在这期间经审查的国语教科书有21套。其中国语课程纲要刊布以前教材编排原则与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各地书坊各自为政。国语课程纲要刊布以后其教材特点为:在内容上,反帝反封建和热爱祖国的内容增加;在形式上,用白话文编写,打破了以前以识字为主的编排方法,增强了课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足是:不适当地强调儿童文学化;受“儿童本位”和“兴趣主义”的影响,不适当地强调趣味性;过分“西化”,忽视民族特点。当然,这一时期还有传统的私塾和平民学校,“三、百、千”和“四书”“五经”在私塾里还在继续使用,而平民学校则使用《老少通千字课》等识字教材。
(二)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间的国语教材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期间的小学国语读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民政府国语读本,一类是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1.国民政府小学国语教材
30年代,国民政府小学国语教科书编审制度“审定制”和“国定制”并存。这一时期小学国语版本很多,《复兴国语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国语新读本》等。这一时期小学国语读本的共同特点是“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文学为主体”。其中《开明国语课本》是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分为“小学初级学生用”和“小学高级学生用”。
2.苏区政府小学国语教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内设立编审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写苏区通用教材及审查地方苏区的自编教材。通用教材出版后,中央苏区及与中央苏区邻近的苏区小学都使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写的国语读本,其他与中央苏区相隔较远的苏区仍采用各苏区自编的国语读本。苏区小学国语读本的特点是:密切联系土地革命战争的实际;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苏区群众生活的实际;注意儿童特点,形式多样,通俗生动,有文有图。(www.xing528.com)
(三)20世纪30年代~40年代间的国语教材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小学国语课本,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民政府编审的小学国语课本,一类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编审的小学国语课本。此外,还有私塾和边远地区村学使用的国语教材。
1.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小学国语课本仍为“一标准,多课本”制。基本沿用抗日战争前各书局编印的课本,但失去了原有的特点,删除了童话、物话的课文,而代之以“本位文化”“固有道德”“三民主义”及“党化教育”的内容。初级小学国语常识两科混合教学,《小学国语常识课本》采用综合性的大单元混合编制法,以常识为经,国语配合编组,体例上为单元制;国语教材主要用儿童文学的形式来表现,行文为语体。课本为精读的读本,有的另编国语科补充读物。说话教学是小学国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一般结合读书教学来安排教材。
2.边区政府小学国语课本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小学国语教材建设实行编审分开或编审合一的审定制。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期间先后编辑出版了三部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解放战争时期编写了两部小学国语课本。晋察冀边区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期间,先后编印出版了七部小学国语课本。根据地和解放区编写的小学国语课本有以下特点:第一,密切联系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实际;第二,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边区群众生活实际;第三,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但是,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小学国语课本也有一些问题,如内容过于偏重政治,有的内容脱离边区农村实际,不够儿童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