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剧类型起源于美国,一直是美国行业剧中除了警匪剧、律政剧、媒体剧、科技剧获得最高关注的一个类别,它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创作的繁荣期,并一直延续至21世纪10年代。医疗剧是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医生和病患作为主要叙事主体,围绕医生救治病人和医患矛盾展开叙事,全景式展现医生工作与生活故事的情节系列剧。美国医疗剧的创作遵循情节系列剧的基本特征:由一位或几位医生作为固定的常规角色贯穿全剧,另有辅助角色和临时角色参与叙事;每集都讲述一个或几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具有一定连续性;每集都由序幕、主戏和尾声构成,一般选择具有可接续性的开放式结尾。美国医疗剧往往注重医护人群的医学专业性的细节呈现,也趋向于女性平权和种族多元性表达。精良的视听制作、成熟的类型叙事以及对市场、受众需求变化的同步呼应,使美国医疗剧长盛不衰。如始播于1963年的《综合医院》连续播出了50个年头,仍保持极高的收视率和号召力,而之后的《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良医》等医疗剧也都有着多年的播出历史,更是收获了全世界剧迷的追捧。日本医疗剧随后直追而上,不仅产量大,还从本民族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心理触发,注重开掘人性复杂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揭露日本医疗系统阴暗面的《白色巨塔》(2003)。该剧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追求名利和救死扶伤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下的人性挣扎,摆脱了美国医疗剧的情节系列剧模式,在充分描摹人物矛盾和人性色彩的同时,也体现了更为含蓄、深刻的东方美学特征。随着医疗剧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韩国医疗剧也出现了创作繁荣,《顺风妇产科》《综合医院》《医道》等作品,作为“韩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亚洲市场产生极大反响。韩国医疗剧融入了大量的本土元素,并在汲取美国医疗剧叙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与家庭伦理剧、历史剧等其他类型进行融合,将精良的视听呈现与韩国传统的道德理念、精神气韵和价值观熔为一炉,创造出特质鲜明的“韩式”新风味。
中国的医疗剧类型在地化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第一部医疗剧是1986年拍摄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该剧借现代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的誓词,哲理性地提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人性困境问题,并对作品的视听造型做了风格化的尝试。作为中国首部医疗剧,它的精英式反思和实验性影像,奠定了中国医疗剧的现实主义底色和艺术创新风格。随后,医疗剧因其关系民生、涉及世俗生老病死的人生百态,自然而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和观看的重要载体,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21世纪,国产医疗剧逐渐由精英文化话语表达和时代寓言形式转向主流价值(医疗内)和民间话语(医疗外)的双线叙事,“医疗内”主要展现医者的专业技术、职业操守,“强调特定区域内的主导意识形态的优越性”,而“医疗外”则表现医护人员的世俗生活,如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接触到的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展示更多元化的价值观”。[20]国产医疗剧在传递社会主义医疗价值观的同时,也从市场和受众的需求出发,与反腐、悬疑、都市、罪案、婚姻爱情等类型融合,致力于达成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逻辑在电视剧文本中的和解。《医者仁心》(2010)、《心术》(2012)、《产科医生》(2014)、《急诊科医生》(2017)、《外科风云》(2017)等优秀医疗剧作品接踵而至,引领中国观众思考中国的医疗现实问题和当代医学伦理困境,并有效促进医患共情,实现社会和谐。其中,2012年播出的由杨阳导演、六六编剧,张嘉益、海清等主演的《心术》达到了当时国产医疗剧的创作巅峰。之后,国产医疗剧开始走偶像化路线,部分医疗剧剧情中的医学专业细节受到质疑。2014年,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网络社群“丁香园”的调查显示,受访的医学专业人士中有79.4%认为国产医疗剧专业性错误多,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纪录片普遍受到了极大认可,《人间世》《生门》《急诊室故事》《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手术两百年》等作品在豆瓣上分值平均高达9.2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国产医疗剧由“披着‘医疗’外衣的偶像剧”开始回归现实关注,并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其中,作为这个阶段医疗剧代表作品的《在一起》以其鲜明的纪实美学风格、主流意识形态英雄叙事和具有时代性的集体记忆建构,引发了刚刚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中国观众强烈的情感共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