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影视剧行业在创作理念、市场规模、产业格局、视听技术、宣发营销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剧变。面对全新的语境和业态,在2017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陈旭光教授首次提出了建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观点。工业美学,即技术美学,它是“从美学原理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角度,把美学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一门特殊学科或逐渐被人接受的美学观念系统”,以工业美学的视角介入中国影视产业观察和影视作品分析。陈旭光教授认为电影生产应该秉持“商业、媒介文化背景下的产业观念”和类型生产原则,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15],找到艺术与商业共生的契机,追求电影作品的经济效益和美学效益的和谐统一。学者秦兴华在此基础上,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进一步向电视剧领域拓展,认为应将受众深度介入电视剧创作、传播、接受的不同环节,并将类型融合、IP改编和监制中心制作为“电视剧工业美学”的主流模式。我们以“电视剧工业美学”的视角分析现象剧《斗罗大陆》,探究网络文学IP剧的热播原因、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困境。
网络文学IP剧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以IP为基点,打通了泛娱乐生态链,通过产业联动,不断拓展和开发IP维度,实现多重变现模式,影响力不断扩大。以《斗罗大陆》这个网络文学IP剧为例,可以管窥网络文学超级IP拓展延伸的多重维度。
“斗罗大陆”这个超级IP的源头是唐家三少创作的穿越玄幻类同名小说,作品2008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并于次年出版,连载了十余年,形成了“斗罗大陆IP”,积累了大量原著粉丝基础。中国影视市场一直以来不断强调IP作品的逻辑起点是电视剧“受众”,认为“受众的聚集规模、活跃程度、情感取向等成为检验IP开发价值的决定性因素”[16]。《斗罗大陆》原著小说在这个意义层面上,自然就成为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超级IP,很快受到资本的青睐。2018年,小说原著IP被改编成网络动漫,由企鹅影视和玄机科技联合出品,截至2021年10月,更新至180集,在腾讯视频平台播放量已经突破340.6亿,并衍生出网游、手游、广播剧、电视剧等多种内容和衍生产品模式,实现了航母级IP及其产业格局的建构,其经济附加值不断产生,IP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真人电视剧《斗罗大陆》自开拍以来就拥有了原著小说和动漫改编作品的庞大粉丝基础,受到了万众瞩目,还未上线就已强势出圈。根据骨朵数据显示,《斗罗大陆》首日播放量高达1.6亿,总播放量不断攀升。豆瓣评分人数近82万,日均弹幕增量在万条以上,最高日增弹幕数可达39877条,评论数量高达380818条/日。该剧的影响力从网络视频空间蔓延到整个网络场域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该剧的传播空间,并形成“文化部落”。
在大数据时代,视听受众“画像”在技术支持下能更为清晰地描摹,以数据预见电视剧受众观看需求,必然离不开“流量”这个关键词。《斗罗大陆》原著IP已经累积了大量的IP品牌的追随者和重复消费者,即“原著粉”,这些原著粉因其对小说的喜爱,进而关注“斗罗大陆”IP相关的动漫、游戏、电视剧等各个维度的文化产品,使《斗罗大陆》电视剧等IP延伸产品未播先火、自带流量。除此之外,在电视剧生产过程中,还普遍以“IP改编+流量明星+大制作”模式来确保收视率和播放量,流量明星带来的粉丝经济效益能使IP和明星价值相互借势,快速变现。参演《斗罗大陆》真人版电视剧的男女主角都是人气很高的流量明星,在电视剧播出档期里,承包了多个热搜,引发了和作品相关的大量热门话题。在资本的助力下,IP剧的粉丝运作模式启动,电视剧的广泛传播和变现路径的获得不是基于作品质量和艺术品质带动的口碑营销,而是基于粉丝对明星的符号消费及其群体身份的认同感。由此形成英国文化批评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所描述的“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17]。但在这一场追星狂欢中,粉丝们进入了一种党同伐异的状态,对于电视剧作品的评介和表达会进入一个非理性的层面,粉丝受众的文化主体性被遮蔽。
实际上,从电视剧《斗罗大陆》的前期IP剧本改编到流量选角直至播出阶段的各种新媒体网络营销,“受众为王”的消费主义逻辑一直贯穿着该电视剧工业生产的全过程。IP剧占领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后,国产电视剧开始由传统的精英式电视剧生产逻辑转向大众市场逻辑。为了控制市场风险,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IP剧被放大其作为电视剧产品的商品属性,“受众借助网络平台抒发自身的观看体验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见解,形成了影视传播中的网络舆情倒逼创作现象。资本与技术合谋压榨了艺术创作的独立空间,进一步将IP剧推到了文艺创作的对立面” [18]。对电视剧工业的商业层面的过度追求,必然导致对其艺术层面的损耗,在受众和资本的双重裹挟下,网络文学头部IP被过度开发,导致“剧本荒”的问题成为产业极大的困境。同时,在商业化的快销模式下,IP剧同质化现象严重,改编剧情混乱、声画粗制滥造、创意匮乏,加之还未进入高度工业化的中国电视剧行业生产能力不足等现象,带来了IP剧生产严重的文化失衡与价值失范问题。(www.xing528.com)
(二)IP剧改编流弊与文化共生逻辑
要想从网络小说成功转码为精品IP剧,必须在这两种相异的媒介类型种找到对接的平衡点。悉德·菲尔德认为,改编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时宜或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19]。真人电视剧《斗罗大陆》的编剧是曾改编过《庆余年》《大宋少年志》等多部口碑佳作的王倦,然而开播后,观众对电视剧评价褒贬不一,出现了两极化的评价,原因有三。
其一,电视剧对原著的还原度较低,整个故事的叙事构架和核心人物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比如在原著中,唐三是从唐门空间穿越到斗罗大陆的高手,以穿越前的强大功法将自己练就成斗罗大陆最强者,但在电视剧文本的开始,唐三是被父亲保护得完全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年,懵懂无知,从父亲拥有的功法秘籍《玄天宝录》中获得武功启蒙,核心人物的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剧版“唐三”因为不是穿越而来,所以缺少了原著中男主角性格特征中的冷静。没有了唐门的《斗罗大陆》,被原著粉评价“丢了魂”。其他人物设定,如小舞、马红俊、奥斯卡等都做了较大的改动。除了角色的调整,电视剧文本里还将人物的武功招式做了改动,如号称百毒不侵的“玄玉手”变成了“打铁手”,删去了“乱锤披风法”等。
其二,电视剧的视听制作不够精良。首先,人物造型出现较大偏差,尤其是原著中男女主角初见时年仅6岁,电视剧中这个年龄段的唐三和小舞仍让当时年近30岁的肖战和24岁的吴萱仪扮演,完全看不到男女主角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呈现的孩童特征,其次,作为玄幻剧,CG特效是作品视听质感的基础,但该剧特效制作较为粗劣,片头相对精彩的特效播出后被指有15秒抄袭《黑暗物质》和英雄联盟角色戏命师烬CG视效,之后片头制作公司发表声明道歉。对罗三炮、泰坦巨猿、大明、二明、昊天锤等形象的虚拟视效设计也与原著描述及动漫呈现的形象相去甚远。
其三,电视剧IP改编的实现跨文化主体、跨媒介资源和创意形式的妥洽交流与连接。基于IP剧的文化生态圈具有虚实交汇、“技”“艺”共生、多维立体的特点,《斗罗大陆》真人版电视剧文本改编在与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对接上做出了努力,但没有面对主体间的媒介差异、文化矛盾和价值冲突,只是简单地将文化主体等同于受众与粉丝,强调受众对IP剧创作的各自割裂的绝对导向和评价作用,使无论是原著粉或明星粉在“观看”过程中都陷入非理性的、自说自话的循环中。
以上是“网络文学IP”改编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充满对抗性的元素往往是网络小说原著故事里的亮点,但在电视剧的视听呈现上,部分不符合主流价值的情节、段落、元素必定会被删减,大幅降低了原著受众的观看“快感”,进而无法满足受众预期。而为了满足国产剧受众女性主流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斗罗大陆》中大量增加主角情感戏,也弱化了原作中能够引发男性受众情感共振的权谋、责任、正义等核心要素。如何把握改编的分寸感,如何更好地实现IP剧改编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均衡美,在不同媒介的交汇和不同文化共生中,精耕细作,激发IP剧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功能,这是当代电视剧生产者们应该深入思考、探索的关键问题,就当下IP剧产业现状来看,要全面展现国产电视剧的工业美学品格,仍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