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力量导演的寻梦之旅

新力量导演的寻梦之旅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0后”是当下群体崛起的新力量导演的主体,他们全程亲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一系列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裂变和结构转型的重大事件。郭帆是“务实”的新力量导演,他是自觉遵循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欲罢不能的理想情怀”的电影工匠。

新力量导演的寻梦之旅

郭帆是伴随着“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由大众传媒支配的,多元文化话语构成的,富于实用精神的新的文化时代”[11]成长起来的“80后”新力量导演。“80后”是当下群体崛起的新力量导演的主体,他们全程亲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等一系列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裂变和结构转型的重大事件。作为“迷惘的一代”,“80后”导演童年时期内化的价值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全面化推进背景下,也正是当他们集体进入青春期时全面失效。消费时代的到来和大众文化的喧嚣使他们在时代断层、前塑文化无可借鉴的惶惑中艰难前行并迅速成长,逐渐从对主流话语的集体抗拒、集体对峙转向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召唤和规训,在与多元文化的磨合中建构起自我认同,完成了从“本我冲动”到“自我克制”、从“垮掉一代”到“鸟巢一代”的媒介形象的嬗变,对主流话语和大众话语的反哺、渗透作用也日益显著。同时,“80后”导演的成长轨迹又和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主体的“媒介文化革命”同步,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以新的媒介思维和全球化观念为基石的互联网属性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文化基因中,赋予他们图像化、虚拟化、游戏化、世俗化、娱乐化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使他们“偏向客观化的创作姿态和游戏性立场的电影生产”[12],并形成“网生代”新力量导演主体性自我消解和多元化影像书写的群落特征。新力量导演“构成复杂、意向多元”,但他们是“这个新的网络文化革命时代长出来的一代人”[13],尤其是出生在文化断层时代的“80后”导演,他们能以最敏锐的触觉参与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立、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以及现实或相关话语的建构,并自觉地探索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游刃有余地实现票房、口碑的双赢,展现出新生代导演在创作和市场层面的活力。

出生于1980年的郭帆在“80后”电影导演群体中,是最具上述“新力量”特征的典型。作为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郭帆从创作初始就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产业化生存”境况,自觉游走于电影工业体制内,坚持类型生产原则,并不断尝试技术革新。他的电影在获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不断实现类型升级、工业升级,努力去实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并在自我和他者的兼容中走向世界。代表作《流浪地球》被称作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之作”,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事实上,郭帆作为导演的成长路径颇为曲折,“半路出家”、非导演科班出身的郭帆不是高产导演,入行多年仅独立执导过3部电影作品、联合执导1部电影作品——《李献计历险记》《同桌的你》《流浪地球》《金刚川》。但这4部作品进阶飞速,每一部都清晰地打上导演不同创作阶段的成长印记,从中能看到他对产业运营规范的自觉探索和电影工业美学的逐步建构。(www.xing528.com)

郭帆是“务实”的新力量导演,他是自觉遵循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创作者,也是有着“欲罢不能的理想情怀”的电影工匠。郭帆曾坦言:“其实电影这条路不好走,一定要是自己真正的梦想,一定要坚持,如果只是为了好玩,那电影一点都不好玩,电影很累,我拍的时候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在剪辑指导张嘉辉的记忆中,“所见过的导演里郭帆是最努力的”,“在中国看到这么可怕的导演只有他一个人”,对电影用心到创作期间“像个机器人一样,可以不睡觉不吃饭”,“是个疯子”。冯友兰先生曾说人类文明“真火”燃烧不灭的原因,是古往今来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对于理想有“欲罢不能”的执念,情不自禁为之呕心沥血,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有限价值,有所创造。郭帆对电影也有着“欲罢不能”的执念,“给自己一把火,燃烧自己,大家也会摩擦出火花”[14]。郭帆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完成硬核科幻电影从无到有的拓荒,让重新出发的中国科幻电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