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滦州桥头屯到唐山市:演变与发展

从滦州桥头屯到唐山市: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桥头屯村边,有一条小河,叫唐溪;有一座小山,叫唐山。桥头屯之所以变身唐山市,就与这条河和这座山大有干系。弄清楚唐山得名的大概来历,再来看桥头屯如何变身唐山。1877年,李鸿章任命唐廷枢筹组开平矿务局,主持煤矿的开采工作,开采的第一座煤矿就在滦州桥头屯,因位置处于唐山脚下,故名唐山矿,亦称开平矿。1898年,乔屯镇更名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

从滦州桥头屯到唐山市:演变与发展

按:2020年5月份,唐山市文化学者一行3人,来滦州市调查了解唐山市的形成及历史沿革情况,本文作为情况介绍曾经详示诸位学者并得到认同。

今唐山市,原本是滦州所辖的一个偏远村庄,距离州城西部偏南近百里,地僻人稀,百姓困苦。据民国二十六年编修的《滦县志》记载:滦州桥头屯,位于大城山下、陡河岸边,是个居民不足百户、加上流动人口不足两千的村庄,每逢四、九为集日,周边各村民众来此赶集交易,虽为集市并不繁荣。

桥头屯村边,有一条小河,叫唐溪;有一座小山,叫唐山。桥头屯之所以变身唐山市,就与这条河和这座山大有干系。

唐山之得名两说

那座小山,即今所谓大城山,早年叫唐山。大城山是近代名字,海拔122米,山体东坡和北坡略显陡峭,西坡和南坡山势较缓,古有登山步道逶迤而上。唐溪就从这座山下缓缓流过,古称“绕山而流”,今河道在其东侧。考古发现这里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唐山属于龙山文化范畴,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唐山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一是始于初唐说,二是始于后唐说。初唐说,认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途经于此而得名。唐太宗东征高丽史有其事,在唐山一带留有很多民间传说。后唐说,认为后唐将军李嗣源曾在此屯兵列阵而得名,此说不仅民间有后唐清泰年间姜将军斩蛟、消除水患的传说,亦有大城山上所修的姜将军墓为证。同时嘉庆《滦州志》有明确记载:“唐山週回数里,复岭重岗,其东麓则陡河萦带。相传后唐李嗣源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此说不仅有《滦州志》支撑,还有元代滦州人张勖所撰《姜将军墓碑记》为证,碑文如下:

“将军庙在滦州石城县唐山洞贞观内。谨按后唐清泰年间,将军受命持节,北镇渝关碣石,有县曰石城,有山曰唐山,山麓有水曰唐溪。形势幽阻,林壑疏迤,北接浭阳,南连沧海,东西形势,蔓延百里,将军乃建城郭而居之。唐溪之水,有蛟为害,触岸崩崖,波涛汹涌,居民苦之。将军愤怒提剑,斩蛟于溪上。民咸以为神也。及将军殁,葬于山岭。厥后唐溪之民,感其功,恩其德,建庙于溪侧,时致祭焉。将军有二夫人,七子七女,皆得配享本庙,崇奉益盛。每岁上巳,适为将军诞辰,居民争祭,号其庙曰神庆。远近车马骈臻,不啻千数。祥云道人纠尚义之人,殚力输财,创殿于庙东,厨室宫堂,种种皆具。长春真人题曰洞贞观云。至元四年,庙忽颓毁,时有拟真散人重修之,至元九年始竣。夫庙之显晦乘乎时,而将军之功千古一日也。友人王子中请余文,余本乡人,故记其始末,刻之石云,元滦州张勖。”

碑文所说唐溪,即今陡河。至少在张勖时代,陡河还叫唐溪。

张勖是元朝昌黎著名儒士。上述碑文落款“元滦州张勖”,说明昌黎此时应为滦州所辖。在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的《永平府志》中记载,元朝时张勖在大都(今北京)翰林国史院任编修,并“累官至大学士”。作为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张勖撰写姜将军墓碑的碑文,说明后唐清泰年间姜将军斩蛟、消除水患的传说,至晚在元时已经传播开来,并为人们所接受。

持唐山始于初唐说者于1991年《唐山市志通讯》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唐山(山名)得名考》,提出:姜将军乃是唐代将军姜行本,并非后唐之姜将军。姜行本,实有其人,确曾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过高丽。据宋代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114列序第16《温皇甫二李姜崔》载:

姜行本,“名确,字行本,以字显。贞观中,为将作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及诸苑御,以干力称,多所赉赏,游幸无不从,迁宣威将军。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拜行本左屯卫将军,分典之。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增损旧法,械益精。其处有汉班超记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遂与侯君集进平高昌,战有功,玺书尉劳。还,为金城郡公,赐奴婢七十人,帛百五十段。帝姜征高丽,行本谏未宜轻用师,不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帝赋诗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

以上两说,各有论据,各持己见,难衷一是。但共同的是,不管初唐还是后唐,都没有离开唐代这个历史阶段。不过李世民与李嗣源相差近300年,这对于历史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仅此存疑。(www.xing528.com)

弄清楚唐山得名的大概来历,再来看桥头屯如何变身唐山。

清末,桥头屯变身乔屯镇,再变唐山镇

清光绪二年(187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携美国勘矿工程师马立斯到滦州开平镇一带勘测煤矿储量,结果发现这里的矿苗不但质量上乘,而且储量丰富。1877年,李鸿章任命唐廷枢筹组开平矿务局,主持煤矿的开采工作,开采的第一座煤矿就在滦州桥头屯,因位置处于唐山脚下,故名唐山矿,亦称开平矿。1881年,1号矿井正式出煤。

随着煤矿的发展,人口激增,商贾繁盛,逐渐形成繁荣的集镇。1878年,桥头屯改为乔屯镇。1898年,乔屯镇更名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此说并见于《大清一统志》《永平府志》和民国《滦县志》。

民国初年,唐山镇变身唐山市

民国初期,随着开平矿务局唐山矿的发展,运煤专线唐胥铁路建成。随后,唐山修车厂、发电厂、陶瓷厂、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纱厂等相继建成投产。1912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与开平矿务局合并,成立开滦煤矿。开滦煤矿的建设和上述公司工厂的出现,促使唐山街道里巷、商业网络、交通布局等公共设施快速发展,初步构筑起工业城市的格局,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开滦煤矿兴建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聘用和引进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据统计,当时约有18个国家、500多名外国人在开滦煤矿任职。国内各地特别是广东一带的许多能工巧匠也涌到这里淘金,使这个曾经的偏远小镇快速膨胀。

1928年,当时唐山镇作为新兴的工业城镇,又是关内关外铁路中枢,开始启动建市程序。因人口只有9.8万,不符合国民政府关于人口30万才能建市的规定,因此启动作罢。

1931年,河北省政府批准将乔屯、石家庄、城子庄、雷家庄、马家屯、小佟庄、达谢庄、郭谢庄、宋谢庄、老谢庄、王谢庄、陈谢庄等12个村庄划归唐山镇管辖范围。《唐山历史沿革》资料称:“前六村属滦州,后‘六谢庄’属丰润,故将唐山镇称为‘丰滦唐山镇’,因此,唐山市是从滦州桥头屯(乔屯镇)为中心发展而形成的”。近年有学者指出,属于丰润的“六谢庄”是在清末从滦州划给丰润的一块飞地,这从历代《滦州志》地形图上可以得到确切答案,至少在1937年之前“六谢庄”还未见于《滦州志》,也未见于《丰润县志》,这6个村庄应该是开滦煤矿等新兴工业建立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村庄,不应算在当时所划唐山镇范围,唐山镇就是在滦州地面上发展起来的,和丰润县不搭边。仅此存疑。

据《开滦煤矿史》记载:自19世纪70年代,开平矿务局在滦州桥头屯建设第一座煤井起,矿区形成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和本地人口集聚,围绕矿区生产和生活需求逐渐形成城市雏形。原唐山(含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六区)立市以前,曾大部分属滦州管辖,极少部分属丰润县管辖。而开平矿区就在滦州开平镇地界。

1938年10日,日伪北平临时政府明令,唐山“准予正式设市”,于文成被委任唐山市市长。此时,唐山市由原12个村扩大到30个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