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正月十四,天还没有大亮,夹江县马村乡金华村已经是人声鼎沸。喊着竹麻号子捣竹麻的纸农中气十足,准备表演的演员整装到位,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宏伟虽然好几个晚上没能睡好,却依然精神抖擞地在纸坊里进进出出,为即将到来的一场大典张罗着。当天上午,在相关民俗学者、嘉宾和纸农的见证下,金华村将进行一年一度的蔡伦先师祭祀大典。
当日上午10时许,纸农们在杨宏伟的带领下,整齐排列在蔡伦塑像前,点蜡、上香、行礼,再饮一碗“摔碗酒”……庄严肃穆的祭祀流程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纸农们对纸的崇敬、对蔡伦先师的敬重。祭祀大典结束后,纸农们唱响竹麻号子,继续打起竹麻,原始、质朴、粗放、高亢的号子声萦绕在纸坊上空,把所有人的思绪带入千年纸乡的历史现场……
千年纸乡古韵悠悠
夹江手工造纸产生于盛唐,发展壮大于明,明代《名胜志》中曾有“嘉定(夹江明时属嘉定府)尖山下皆纸坊,楮薄如蝉翼而坚,质可久……”的记载,当时全县的纸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到了清代,夹江手工造纸的名气真正算是达到了巅峰。史载,夹江手工造纸中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名声大噪,成了当时全国各地名流追捧和争购的对象。每年除了定期解送京城供科举考试和皇宫御用外,各地商人云集夹江,争相采购夹江纸品。
20世纪40年代初,为寻觅好纸作好画,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也曾先后两次到夹江,与造纸大户石子清和造纸技师共同试制宜书宜画的新型纸张。后来,他与纸农共同研制出“蜀笺”“莲花笺”等专用书画纸,夹江纸也因此与安徽宣纸同被誉为“国之二宝”。带着夹江纸,张大千远赴甘肃敦煌,率领他的画友、学生、子侄,对敦煌的古代壁画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大规模临摹工作,共临摹南北朝、唐、五代绘画作品276件。
夹江纸名声在外,其制作工艺自然不会简单。关于夹江的手工造纸工艺,立在夹江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立于清代道光十九年)就镌刻有“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的描述,寥寥二十四字,概括的却是夹江手工造纸沤、蒸、捣、抄四个环节,到最后完成需要七十二道工序,同样的描述也可在《天工开物·杀青篇》中找到踪迹。严格按照72道工序生产的夹江纸,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夹江县修建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系统地向人们展示夹江手工造纸继承和发展蔡伦造纸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的贡献,曾跻身全国最具魅力的百家博物馆之一。1996年,该博物馆搬迁至夹江千佛岩景区内佩玉泉旁,占地面积约1.2公顷,展馆面积约800平方米,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再现造纸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如今,为加快推动夹江以纸为核心的文化装备产业,该博物馆正式迁至夹江千佛禅意小镇。
造纸技艺代代相传(www.xing528.com)
夹江县有“蜀纸之乡”的美誉,马村乡更是夹江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2000年以前,仅金华村就有上百家造纸坊。过去,每年的5月、6月及10月、11月,茂密的竹林深处伐竹的山歌此起彼伏,人们将数以百万斤的嫩竹砍下,然后通过繁复工序,历时三个多月才能将一张张洁白的手工纸造出来。尽管工序繁复,过程漫长,却也有许多生动的劳动场景让人回味。竹麻号子、纸乡秧歌等有趣的艺术形式也在其中应运而生。
跟着杨宏伟走进状元纸坊,飘扬的黄纸、雪白的宣纸、各种工具堆得满地都是,尽管只是些简易古朴的木质工具、装纸浆的石槽、盛穰的石臼……却让人恍惚穿越回了古人们造纸的作坊。看到有参观者进入纸坊,原本正在休息的抄纸师傅主动向大家演示起抄纸工艺,只见他两手握住竹帘,放进浸泡纸纤维的大缸,前后左右一晃,一层纤维就上了帘。外行人不明就里,只觉得神奇,杨宏伟却告诉记者,这道看起来轻巧的工序其实很有技巧,一旦纸浆抄得不均匀,纸张就会一边厚一边薄。
20世纪90年代后,曾经名噪一时的“夹宣”遭遇发展瓶颈,在品质提升和市场推广上落后外省的“徽宣”不少。加上传统手工纸业对环境有所污染、原材料(竹子)的有限性以及工序繁多很难规模化发展等诸多原因,当地手工造纸这一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少。现在夹江当地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工艺已不多见,就是在马村乡,目前的手工造纸作坊也不过10余家,30岁以下的造纸者更是屈指可数。
有人放弃,也有人坚守。2019年才23岁的小伙子杨宏伟就是坚守大军中的一员,作为杨家手工造纸的第14代传人,他从爷爷、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占尧手里继承了这一门技艺。尽管和同龄人一样喜欢玩音乐、喜欢热闹,但说起造纸,他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身为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小伙子已在很多地方展示过造纸技艺的魅力,如今,他在为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而努力。
状元纸坊悬挂着“竹纸制作技艺展示基地”“古法造纸培训基地”等不少牌匾,以及很多体验者留下的照片资料。杨宏伟告诉记者,不仅仅是状元纸坊,现在整个马村都在致力于弘扬和传承纸文化,把手工造纸、年画、竹麻号子等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打造文旅结合新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内涵,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古法造纸,走近古法造纸。”
谈及未来,杨宏伟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很有信心,“我正在向更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迈进,虽然前路还很漫长,但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尝试、突破。”有人说,愿意留在乡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杨宏伟却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会让自己未来的孩子在乡村长大,“因为马村有祖先留下的记忆。”
(乐山日报社杨心梅 文/图 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