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9年,市民政局被人社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国务院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评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四川慈善奖”慈善工作奖。
【民生保障】 基本民生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2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2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60元,全年保障15.8万人,累计支出3.95亿元。全年保障城市特困人员3857人,累计发放资金2469.04万元;保障农村特困人员12915人,累计发放资金5870.06万元。继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90元,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0元、60元。
救助管理。修订《乐山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建立简化程序、先行救助、事后补办手续等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救急难”作用。2019年,全市累计临时救助近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705万元,户均救助水平人均707元。以“大数据+智能化”救助手段通过DNA比对、平台推送等方式帮助56人回归家庭,全年共救助8700余人次。全省“大爱四川、情满救助”主题开放日活动和“夏季送清凉”工作启动仪式在乐山市举办,市救助管理站被授予“四川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提高低保对象精准识别率。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建档立卡户中的重病、重残对象及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等困难群体1173户3259人纳入低保。至年底,全市有近12万农村低保对象,全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约2.9亿元,其中67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累计发放救助资金约1.8亿元。
持续深化“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全市共有3581名(居家3305名、集中276名)贫困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建成集中救助点42个,解放家庭劳动力2530人,实现“解放劳动力,提升幸福感、弘扬正能量,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该项工作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选全国民政系统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入选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征集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支持养老机构发展。2019年,按规定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制。全年新增民办养老机构7个、床位近千张。至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4个(其中公办106个、民办32个、公建民营6个)、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47个(城市230个、农村117个)、农村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379个,各类养老床位共计2.13万张。
继续推广“互联网+”养老。依托乐山市12349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终端、智能手表等设备,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商家等为老服务资源,依托线下体验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微型养老院等点位,为8万余名入网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日间照料、信息咨询、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4个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和21个农村敬老院共3372张床位适老化改造。投入100万元,在市中区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为老年散居特困人员、建档立卡户,居家养老困难家庭中的失能、失智、残疾、独居老年人等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家生活条件,降低在家庭发生意外风险机率,让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更加安全、方便。已完成首批900户改造任务。“孝思”“海棠花”“孝老苑”等专业化、连锁化本土养老服务品牌日益发展壮大。嵌入式养老模式逐步成熟,社会需求日益旺盛。以购买服务方式统筹36个社会组织定期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社会尊老爱老氛围日渐浓厚。
【基层社会治理】 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有序。建立有效承接村(社区)治理的红白理事会,全市有1788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覆盖率85%,倡导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村规民约评选活动,评选出全市“十佳村规民约”,完成1825个村、271个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依法立约、以约治理。
规范村务公开。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村务公开目录,将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结合建设规范统一的“党建墙”。同时,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村(居)务公开,通过建立村务公开App查询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公开形式,畅通线上线下民主监督渠道,村务公开面100%。推广市中区“三无”老旧小区自治模式,建成730余个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由2009年的平均不足150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04平方米,全面建成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0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269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基本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题、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www.xing528.com)
【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市完成除峨边、马边外的9个县(市、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减少乡镇建制75个,完成改革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平均人口从1.77万人增加到3.05万人,平均面积从44.6平方千米增加到76.8平方千米。
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入库工作。市民政局获国务院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称号,系全省唯一获表彰的市级部门。
殡葬管理。以“仁孝乐山·绿色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开展清明节系列宣传活动,全市10个公墓向社会各界提供330个免费生态穴位,积极推行节地生态葬法。殡葬服务机构全面禁燃禁放,共接待祭祀群众32.3万余人次、车辆5.7万余辆次,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市殡仪馆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全覆盖,对市民基本殡葬费用实行补助。
婚姻收养登记。强化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在情人节、“5·20”、七夕节等特殊时日加班、延时或预约服务,受到社会好评。全年完成婚姻登记42842件,收养登记46件,合格率100%;完成83万余条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工作。
【社工志愿服务】 培育社工人才队伍。组织开展考前培训,培训民政干部、社区干部、志愿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等300余人,全年报考社工人数大幅增长,达540余人,全市持证社工400余人。依托市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重点培育扶持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36家。
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建立“服务集成”的公益项目运作模式,至年底有40余个社会组织、60余家爱心企业、近千名志愿者通过“服务集成”模式,提供各类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两万余人次。全市注册志愿者48万余人,提前完成“十三五”工作目标,4名志愿者被评选为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市中区柏杨街道茶坊社区被评选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
10月20日,市民政局“敬老月”孝老爱亲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携手慈善,与爱同行”活动在苏稽镇嘉州社会福利院举行 (乐山新闻网李丽秋 摄)
【慈善事业】 加大福利彩票宣传销售力度,全年销售4.39亿元,排名全省第五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全市筹集公益金3057万元。做好东西部协作、百企帮百村、对口帮扶美姑县等脱贫攻坚工作,筹集帮扶资金近1200万元。全年募集爱心款物1430万元用于慈善助学、关爱留守儿童、扶贫济困,组织开展“慈善春暖千家活动”“困难家庭自闭症患儿和意外伤害儿童救助活动”。注重“物质慈善”和“精神慈善”两手抓,创新开展“2000名慈善公益小天使慈善宣传活动”。
【社会组织管理】 实施2018年度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基本完成2018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市民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清查工作,检查清理行业协会商会82个,涉及年收费总额325.56万元,减轻会员企业负担43.55万元。启动社会团体兼职等清理工作。打击取缔1家非法社会组织。配合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协助普查1611家社会组织。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治理、儿童关爱保护、社会救助帮扶等6项公益项目。争取省民政厅种子基金项目,落实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省级社会组织参与深贫县脱贫攻坚“种子基金”省级补助资金6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