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乐山人】 何晓莉作为领队机女飞行员参加阅兵。人民网专访十位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式的官兵代表,其中“受阅者”系列报道之四以“领队机梯队女飞行员:‘雷霆玫瑰’劲舞蓝天”为标题报道了陶佳莉、何晓莉。乐山妹子何晓莉作为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已飞过4种机型,飞行时间都在一千小时以上,曾参加过国庆首都60周年阅兵、珠海航展、马来西亚兰卡威海空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具备独立驾驶三代战机执行飞行表演任务的能力,拥有丰富的特技飞行表演经验。领受阅兵任务后,她凭着严谨细致的劲儿,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先后克服3号位动作要领难掌握、双机着陆训练等困难,飞出信心,飞出体会,飞出胆量,圆梦蓝天。
邱体谋现场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10月1日,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教导员邱体谋作为四川省受邀观礼的3位民警之一,现场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能够现场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我感到既兴奋又自豪。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乐山贡献自己的力量。”邱体谋说。2002年11月10日,在参与处置市中区“11·10”暴力袭警案件中,面对歹徒疯狂乱舞的菜刀,邱体谋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搏斗中被歹徒砍断左手筋腱,但他强忍剧痛将歹徒制服。2004年10月29日晚,面对抢劫市民财物的歹徒,邱体谋再一次挺身而出,被刺成重伤晕倒在现场。因工作出色,邱体谋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荣记个人一等功、个人三等功各一次。
彭聪驾驶运—20大型运输机受阅。彭聪出生在五通桥区,从中学起就对航空产生浓厚兴趣,2001年从五通桥中学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彭聪曾开过轰—6M型轰炸机,后被选为运—20大型运输机首批飞行员。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3架大型运输机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受阅,其中一架运—20的飞行员正是彭聪。
5名乐山学子参加群众游行。在国庆当天的群众游行方阵中,有多名乐山外国语学校毕业的优秀学子。在“伟大复兴”方阵,有清华大学博士郝汉君和王旭以及清华大学本科学生彭昱杰和黎昊洋;在“乡村振兴”方阵,有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学生辜思睿。这5名优秀大学学子,均高中毕业于乐山外国语学校。
【“90后”美女韩国教中文】 28岁的刘彦岑是乐山沐川人。2015年,从乐山师范学院毕业后,独自一人去韩国创业。几年过去,她不仅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韩语,还开了一家名为“易知汉语”的培训机构,专门教韩国人学中文、说汉语。
刘彦岑展示她的“易知汉语”标识 (受访者 供图)
“世界那么微妙,有那么多的不可思议。我想知道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性,于是作出了这个选择。”最初,只是不想按部就班地每天“朝九晚五”,于是选择到韩国工作。后来,她在韩国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中,发现自己和负责人的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想换工作的过程中,萌发了独自创业、践行自己想法的念头。2018年初,她开始着手创业。“年轻就要敢于尝试,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重头来过。”第一个月,只招收到了12个学生,这其中还有9个是她以前培训机构教过的学生。仅一年之隔,易知汉语现在的学生达到130余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30岁。刘彦岑也不再“单打独斗”,自己是老师也是机构负责人,管理着一群人:“我们的老师中有中国人,也有韩国人,韩国老师的汉语也特别好,都是学汉语专业或曾经到中国留过学的。”在教学中,她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有参与感和新鲜感,还要能懂、能说、能考级。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韩企业越来越多,跨国合作多了,自然需要有汉语能力的职员。现在韩国很多公司面试都要求有英语、汉语能力,而且想去中国留学和语言进修的人也越来越多,祖国在发展,中文成为热门选择。”到韩国后,刘彦岑对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受最深。至于未来,刘彦岑没有规划太远,只想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如果可以,希望把易知汉语做成连锁机构。“因为祖国的强大,每一步我都走得底气十足。”(据乐山日报社8月28日报道)
【周华兴:悉心照顾患病岳父母二十载】 周华兴是五通桥区辉山镇先家村八组村民,他照顾重病的岳父、岳母已20载。
2019年已80岁的岳父因小脑萎缩,完全丧失行动能力;76岁的岳母前几年做了肾结石手术,如今因骨质增生和风湿引起手脚严重变形,两位老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而爱人袁玉华需要照顾自己7岁在读小学的孙子。所以,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他身上。周华兴不仅要照顾两位老人的起居,还必须承担家庭的经济来源。老人在家随时会有突发状况,为了方便随时回家照看老人,周华兴只能选择在村上务工挣钱。周华兴说:“虽然收入低点,辛苦点,但能随时照看两位老人,我放心些。”他每天坚持早上6点起床,为老人穿好衣物、换好尿片。照顾两位老人吃完早饭后,才赶到附近的工地。中午休息,便急忙赶回家,煮饭,换尿片……一天的工作结束,他为两位老人煮饭,擦身,换尿片,喂药,按摩,换衣服,洗衣服……这样的生活不知不觉就持续了20个年头。
妻子袁玉华对周华兴非常感谢:“这么多年了,我真的谢谢他,真的。这么多年,对待两位老人真的很好,从没怨言。他父母去世得早,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没有这么多。”两位老人在谈及女婿时,红了眼眶。岳母说:“女婿很好,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脾气,每天在外面工作还要随时回家看看,挣的钱全拿来给我们治病,自己没有过过一天轻松的日子。”岳父当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女婿时,便大声说道:“感谢他,如果没有这个女婿,我们早就死了。”
先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华对周华兴有着高度的评价:“他确实是个大孝子,这么多年照顾两个老人,还要挣钱给他们看病。从儿女角度来说,他给我们这些当儿女的做好了榜样。从党员角度来说,周华兴也不愧是个好党员,为村民群众做了表率。鉴于他们这种情况,村上已经为他们申请了低保,尽力为他们减轻负担。”(据《乐山日报》报道)
【张世龙:返乡当新型“货郎”】 1978年,张世龙出生于车子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1996年,18岁的张世龙外出打工,辗转于全国多个省市,做过操作工、卖过保险柜、当过送货员;靠着多年打工积累的经验和积蓄,2007年起,张世龙和朋友一起合伙开过餐厅、搞过苗圃、做过建筑。2013年,眼看事业进入瓶颈期,张世龙决定回到家乡创业;2014年,他和妻子万珂创办旗凌之家食材配送中心;2019年1月,张世龙在车子镇租下商铺,作为旗凌之家食材配送中心的门店,并正式对外经营。
“乐山有很多美食,餐饮不愁市场。”通过成都朋友介绍,张世龙成功拿到货源,并用家中的自建房当仓库,开始了他的食材配送生意。
食品调料、海鲜冻货、粮油饮料,各式各样的餐饮食材从成都发到乐山,再根据各家餐饮店的需求,分类、分量、分时送上门,这就是食材配送中心的工作。但创业初期,作为新手的张世龙,却面临着一重又一重关卡。
张世龙正在查货
“食品调料的种类上千,价格、型号全部都要了解,还要摸清哪些产品最受本地人喜爱。”除了自己和妻子外,张世龙又请来了专业的配送师傅,解决食材配送中的各种问题,但市场如何打开,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配送供货的商家那么多,自己的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人家凭什么选你?”面对市场竞争,张世龙一边经营一边学习,向业内的同行取经,并主动上门向餐饮商户寻求合作。“当时为了打开销路,商户需要什么我们就配送什么。”在不断奔波的同时,朋友们也主动向张世龙介绍客源,终于将销路慢慢打开。
张世龙负责进货和销路,妻子万珂负责管理和财务,配送中心的订单逐渐多了起来,但在随后两年里,问题也跟着暴露了出来。“以前为了拉客户,配送后都赊账不着急结清,结果到后来,有些客户的账就收不回来了。”张世龙说。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这些事情后,张世龙开始改善经营模式,他拉黑不良客户,并与客户签订合同、按时结账;同时,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用口碑留下更多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在这样不断摸索积累的过程中,张世龙的配送生意也稳步上升,配送中心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至2018年,生意已覆盖乐山中心城区近百家酒楼、餐馆、学校,年营业额800余万元。
在经营配送中心的同时,张世龙建的苗圃,年销售额200万元。张世龙说,他计划今后朝餐饮业发展,开办餐饮店或者农家乐,将创业梦继续做下去。(据《乐山日报》2月22日报道)
【雷建军:返乡创业“照亮”发展路】 “成功靠的是付出,创业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艰辛。你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为你点赞。”在微信公众号“微峨眉”上,雷建军的创业故事广为流传,不少网友纷纷为他留言点赞。
1995年底,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峨眉山市符溪镇明星村20岁的雷建军还未从技术学校毕业便到成都一家工厂实习,每日起早贪黑地在流水线上工作,每月报酬不过200元。仅在工厂干了4个月,雷建军便不慎受重伤,这也为他的腰部留下了多年难治的后遗症。卧床静养后,雷建军身体虽然恢复了一些,却被工厂老板借机辞退,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他辗转奔波,于1997年11月回到家乡峨眉山市,在当地一家灯具厂做起了销售员。
2003年,灯具厂老板转行做房地产,雷建军索性离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立四川省军涛灯业有限公司,靠着自己的诚信口碑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帮助。十几年的苦心经营,企业越做越大,从生产、销售,再到自主设计研发,公司获得“四川省返乡创业示范企业”“乐山市返乡创业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企业现拥有猴儿灯、玉兰灯、5G多功能智慧路灯等50余项路灯造型与技术专利,年产值3000余万元,生产规模位列全省同行业前五名。
2008年,雷建军当上了明星村的党支部书记。自那后,企业、家乡便紧密联系于一体了。在他的公司工作的员工多数为本地村民,最多时有近300人。公司还定期安排技术培训,让村民们尽快上手,提高技术水平。2017年,雷建军决定实施多元化发展,在企业厂区内开办驾校,两年来先后为5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www.xing528.com)
2019年,雷建军谋划新的产业蓝图——建设川菜直供港澳试点。“明星村主要发展高山蔬菜、茶叶,全村上万亩大棚蔬菜,产量高、质量好。如果能实现川菜直供,不仅能大大拓宽村内蔬菜、茶叶的销路,同时还能覆盖整个峨眉山市,让全市人民受益。”雷建军满怀信心地说。(据《乐山日报》2月26日报道)
【刘有洪带领村民从土里扬眉吐气】 土咡奇,四川话泛指土里土气的人。可在市中区,却有这么一位“土咡奇”,围绕着“土咡奇农场”做文章,在土里耕耘,带动村民从土里扬眉吐气。他就是市中区关庙乡桥咡店村优秀农民工——刘有洪。
2013年,从事汽车维修10余年的刘有洪从零开始挑战蘑菇种植。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学习请教、钻研探索,一步一步着手,一步一步筹备,从知之甚少变成蘑菇“专家”。蘑菇种植试水成功后,刘有洪又丰富品种,开展多元化种植,种起草莓、竹荪等,开启稻菇轮作的循环模式,还做起初加工,他的“土咡奇”成了热门的“洋盘货”。2019年,刘有洪采用烘干新法加工蘑菇,延长酒红球盖菇的保存期,让蘑菇销售突破时间阻碍。
从2013年至今,刘有洪的“土咡奇农场”共种植酒红球盖菇约1.3公顷、竹荪0.7公顷。蘑菇不只走大量批发,同时也供市民自由采摘。为了丰富大家的采摘体验,还配套种植草莓、李子、桃子、柚子等水果,让农场围绕“农”字做足文章。目前农场已流转土地约7公顷,农场也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务工,高峰期农场每天需要30余人,平时也要七八个人帮着料理。同时,采取承包合作的方式让村民根据各家情况自由参与种植大家庭,或联营,或托管分红,带动村民增收。(据《乐山日报》2月27日报道)
【王莉君:传承妈妈的味道】 26岁的王莉君,家在犍为县新民镇岩门村。像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高中毕业后,满怀激情的他选择了外出打工,想靠双手拼出一份好生活。他摆过地摊,进过工厂,还卖过水果,但因为缺少经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王莉君家腌大头菜的配方是祖传的,他妈妈做的腌大头菜、凉拌大头菜、红油大头菜丝、炒大头菜很受欢迎。一次,吃着妈妈做的大头菜,王莉君突然眼前一亮。有过在食品厂工作的经历,加上妈妈的大头菜在村里和镇上备受欢迎,让王莉君觉得可以把小小的大头菜,做成食品对外销售。2013年,在得知政府正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后,王莉君回到犍为县,和父母一起开始制作大头菜食品。他牵头成立犍为县新民顺营大头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家饷”牌大头菜商标,获得生产许可证,建起大头菜加工厂,并逐步发展为以大头菜加工为主,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食品企业。
“家饷”大头菜最开始的销售并不理想,原因是包装影响了口感。为了扭转不利局面,王莉君多次尝试,改变调料配方,同时又找到新储存方式,让大头菜的保质期从几天变成了几个月,一下子打开了销售局面,从最开始的一个月销售一两百千克,到目前每月最高能销售两吨。企业获乐山市返乡创业示范企业称号,其产品卖到成都等地乃至省外。他牵头成立的大头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60余名社员,同时带动周边乡村100户农户种植大头菜,一亩地纯收益1800元左右,获得省质量品牌信誉AAA单位称号。
(据《乐山日报》3月4日报道)
【初心不改雷述元】 雷述元自1955年3月参加工作入警以来,64年始终不改“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1998年退休后,雷述元常年担任乐山公安史馆义务讲解员,同时定期前往监狱、戒毒所、拘留所和看守所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长期从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调查研究和新招录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累计接待来馆访客10万人次、直接感化失足青少年“改邪归正”37人、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16篇,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作用突出,深受大家好评。
2006年,雷述元听闻市公安局决定建设乐山公安文化中心,便匆忙找到领导,将其构思多年的提议和盘托出。被采纳后,他带头捐献20余件珍贵照片和警服、文字材料等,并自告奋勇参加筹建办公室,主要从事编辑工作。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成一个集陈列、研究、保藏公安文物为一体的行业性历史文化教育场馆——乐山公安史馆。在这里,雷述元12年如一日,为访客义务讲解公安故事,以及乐山公安60多年的历程。根据他的讲解制作的“听雷爷爷讲烈士故事”节目,在微信、微博上的点击率已达30余万人次。
退休后的雷述元笔耕不辍,没有停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掌握真实、准确、详尽的第一手资料,调研报告质量很高。《从一百个青少年违法犯罪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转发,并被《四川日报》新闻栏目登载;4篇调研报告入选《严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书。
退休后,雷述元长期担任市公安局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多次组织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市内中小学生参观乐山公安史馆,看警犬表演,接受警示教育;多次为彝区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生活用具;连续11年暑期组织民警子女到乐山竹园烈士纪念园、丁佑君烈士纪念馆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他总是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相信最是平凡砺初心。我的初心是人民警察为人民,只要人民还需要我,我的使命就还没有完结……”
(据《乐山日报》8月5日报道)
【曾晓婷:二峨山下“风云小子”】 出生于沙湾的曾晓婷,受到喜欢搏击的父亲影响,10岁时走进武校,正式与“武”结缘。在武校中,曾晓婷展现了良好的运动天赋,不少踢打动作,教练仅需讲几遍她就能很快掌握,加上平日里训练刻苦,小小的曾晓婷不仅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屡屡在业余比赛中斩获名次。
“就是喜欢,我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取得了良好成绩的曾晓婷,逐渐开始对职业生涯有了期待。17岁时,曾晓婷独自到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开始了职业训练。随后一段时间,曾晓婷又辗转多地接受艰苦训练,直至2015年的一天,在重庆集训的她真切感受到职业搏击道路的艰辛,终于崩溃。那晚,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哭着表达了自己想要放弃回家的念头。谁知,父亲在电话的另一头却给出了决绝的回答:“不准回来!自己选的路,爬着也要走完!”
曾晓婷(左)在拳台上的风采 (乐山日报社马锐 摄)
那天,父亲的话让她整整想了一晚。“是啊,这条路是我选的,我想拿到属于自己的职业金腰带,哪有不吃苦的。要放弃,也该在拼尽全力之后。”吃到父亲“闭门羹”后的曾晓婷,决定重新出发,继续追梦。
2016年,19岁的曾晓婷迎来自己的第一场职业比赛,对手是鼎鼎有名的“金刚芭比”伊卡翠娜·范达耶娃。整体经验和技术都弱于对手的曾晓婷,在比赛中逐渐处于下风,并最终在第三回合被打破眉骨,流血不止,裁判终止比赛。比赛失利的曾晓婷却很是乐观:“输了没关系,和高手对决,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回去好好总结,下次会打得更好。”
在随后的日子里,曾晓婷加倍努力训练,逐渐克服了一些技术缺陷,比赛成绩也越来越好。由于曾晓婷在比赛中经常凭借快节奏的连续进攻摧毁对手,风格打法也趋近男子化,所以拳迷们给了她一个霸气的绰号——“风云小子”。如今,曾晓婷已获得职业比赛21战18胜的骄人战绩,同时集2015年中日对决赛56公斤冠军、2015年新人王世界搏击比赛55公斤冠军、2016年中泰拳王争霸赛53公斤冠军等国际赛事冠军头衔于一身。
10月29日,曾晓婷从匈牙利征战归来,匆匆赶到乐山市峨眉武术协会训练基地,正式拜师峨眉武术领军人物钟明强并正式成为峨眉武术岳门第四代弟子。(据《乐山日报》报道)
【刘五元:传承“嘉阳河”川剧艺术60年】 刘五元(艺名“刘跃德”)出生于一个川剧家庭,父母都是市川剧团演职人员,从小在剧团里耳濡目染,经常在剧团里跟着大人们学翻跟斗、练功。1958年,10岁的刘五元进入当时的乐山专区戏剧学校,开始正式学艺。学武丑三年,毕业后分到剧团工作,之后刘五元开始跟着前辈们学习乐器,并逐步成为剧团的主奏乐师。1974年,进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回到剧团后,参与创作、演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剧目,他担任音乐设计的川剧《大佛传奇》《杜鹃啼月》《天下一佛》《大佛·海通》《五十七》《郑姑姑》等作品深受各界赞誉,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奏员。2012年,他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嘉阳河”川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刘五元退休后,坚持戏剧音乐创作,并身体力行指导后辈,将自己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人。60多年来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为川剧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我跟川剧打了一辈子交道,这门艺术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刘五元说,“只要我有精力,就会继续为传承‘嘉阳河’川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据《乐山日报》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