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体育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建议

加强体育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建议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有知识和智慧是不够的,强健的体魄才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第三,学生身体健康程度下降,将危害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落实“标准”的督导检查力度,对没按“标准”实施或达不到要求的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5.加强体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业务培训,做到定期考试考核,持专业合格证上岗。

加强体育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建议

(2007年7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生时代是他们的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既能促进他们身体器官的发育成熟,也能培养他们终生运动的良好习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从调查的情况看,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存在着较严重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超重学生明显增多,比例逐渐上升;二是学生的体能、爆发力、持久性等素质呈下降趋势;三是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小学有30%、初高中有60%以上学生近视或视力有问题;四是学生普遍缺乏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和习惯。

上述问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第一,直接危害学生个体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为未来几十年的成长过程埋下了隐患,甚至造成他们现阶段的身体超负荷运转;第二,由于身体状况欠佳,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缺乏竞争力。仅有知识和智慧是不够的,强健的体魄才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第三,学生身体健康程度下降,将危害到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重视。

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由于中、高考升学考试压力较大,学校还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虽然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新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还存在片面性的认识,把重点和精力都投注到智力教育上,而忽视体育锻炼。

二是体育教学模式陈旧质量差。我国的体育课教学一直是“达标考试”模式。多数学校放弃了球类、体操武术等活动内容,专为达标而设置体育课程内容,而且体育课程时间往往被其他课程所挤占。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培养不了运动习惯,严重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是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一方面大部分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生怕受到伤害,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和锻炼,学校为了安全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较强的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削减了体育课的运动量。另一方面,学生的营养过剩,又不能适度运动,也导致了身体超重学生的增多。(www.xing528.com)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的全新型人才。澄清学生的培养就是文化素质的培养,人才的竞争就是知识竞争的模糊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要按要求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4年新学年开始,教育部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这一“标准”,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方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落实“标准”的督导检查力度,对没按“标准”实施或达不到要求的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

3.改革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要改变目前一些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判还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标志,按升学人数多少排位次的评价标准,采取和制定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的标准和体系。

4.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要改革体育课“达标考试”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标。突出健康概念,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制定锻炼身体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5.加强体育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专业的体育教师,从事体育课教学工作。学校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业务培训,做到定期考试考核,持专业合格证上岗。

6.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按要求配备好、建设好供体育课教学所必备的操场、场地、器材,开齐门类,开足课节,开满课时,保证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保障和支持。

★本文是在吉林省政协大会教科文卫分组会议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