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
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更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参政能力的建设。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是民主党派的终身任务。新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是以人的文化道德素质为基础的,是以礼貌诚信为前提的。只有人人学会学习,积累丰富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善于思考新问题,探索应对新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运用学习的成果,推动工作,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作为民主党派的领导和成员,必须要讲政治,要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和分析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去指导、谋划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捍卫者和忠实执行者。
三要提高民主监督能力。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手段,拓宽监督渠道,切实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执法执纪部门和权力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要重点监督。通过座谈会、提案、社情民意、纠风测评等形式进行广泛监督;通过选派党外干部到部门任职等形式进行直接监督;通过设立领导接待上访和举报电话等形式进行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四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政治任务。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就必须深入基层、社区和群众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准问题发生的原因,并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提出说理深刻、观点新颖、对策可行的建议,为党政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才能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执行好,真正做到参政为民,提高参政本领。
五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合作共事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础,民主党派的特点是他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成员是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要遇事大家商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相互进言,各抒己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真心、真诚合作,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www.xing528.com)
六要提高工作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革除和摒弃那些落后的、不适应发展的陈规陋习,树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新理念。要创新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1],逐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达到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的目的。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敢于正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关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执政党、参政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民主党派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优势,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本文在《统战纵横》杂志上发表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