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器用方式与器用诉求的转变:优化策略

器用方式与器用诉求的转变: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器用即器皿用具。两汉时期,实用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生活器用中的重要角色。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因而,青瓷在这一时期迅速普及,并成为了实用器具中的新主角。因而,正是由于社会器用方式和器用诉求的转变,邛窑瓷器同样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邛窑器物设计审美文化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土壤。

器用方式与器用诉求的转变:优化策略

器用即器皿用具。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器用始终是社会变迁的最活跃的表现因素之一,器用的发展能直观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变化。根据考古资料来看,原始瓷器大约出现于商代中期至春秋战国时期[1]。西周至汉早期,王公贵族大多使用精细的金银器或青铜制品,而一般民众则多用竹木器或陶器,这一时期制瓷业并无飞跃发展。两汉时期,实用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生活器用中的重要角色。普通民众依然大量使用陶器。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原始青瓷经历了向成熟青瓷的过渡,开始进入社会日常生活。汉代瓷业的发展,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繁荣、手工业发达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汉时东南一带已有大量窑场,制瓷技术不断提高。陶车拉坯成型法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胎更加精细,与改进后的釉料结合更加紧密,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汉代的瓷器品种有青瓷和黑瓷两大类,多数瓷窑生产青瓷,部分瓷窑也兼烧一部分黑瓷。考古材料证实,东汉后期,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青瓷器。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短颈、溜肩、鼓腹、平底的四系罐,胎质灰白细腻,胎釉结合致密,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类似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大量的发现。除四系罐外,汉代青瓷的器型还有碗、盏、钵、耳杯、酒樽、罐、壶、罍、熏炉等,涉及生活诸多方面的用途。在烧制工艺上,汉代窑场多用龙窑煅烧瓷器,使瓷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量迅速增加。这些说明当时社会对瓷器的使用需求也开始增多,瓷器逐渐代替陶器成为一种更实用的新型产品。“由原始瓷器发展为真正的瓷器,使中国古代的实用品主角发生了转换,在艺术设计史上是一件重大的事件。”[2]

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日用产品全面进入了瓷器时代。在这长达4个世纪的时期中,虽然政治上处于分裂、动乱局面,北方地区遭受战乱破坏比较严重,但江南广大地区却由于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上这一时期的手工业者已经被允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独自经营、自由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所以制瓷业等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被淘汰。这时期成熟的瓷器品种仍以青瓷为主,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其中浙江青瓷最著名,以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为主要代表,其他如长江中、上游的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约从晋代起也开始设窑烧制青瓷。北魏晚期,北方青瓷生产也开始发展起来。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青瓷在这个时期的广泛流行,与工艺技术和社会审美风尚密切相关。一方面,早期瓷器烧制过程中,除铁的工艺尚未完善,含铁的制瓷原料经还原焰烧成时为青色,因此当时的大量瓷制品烧成后都会呈现青釉色泽;另一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使得青瓷的富于冷静、玄幽淡雅的色泽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因而,青瓷在这一时期迅速普及,并成为了实用器具中的新主角。(www.xing528.com)

邛窑在东晋就拥有了成熟的青瓷生产技术,开始烧制青瓷,并在南朝时获得了极大发展,这与同时期南方青瓷的发展是同步的。因而,正是由于社会器用方式和器用诉求的转变,邛窑瓷器同样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邛窑器物设计审美文化也随之获得了生存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