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从唐代到宋代一直都有瓷塑的生产。邛窑瓷塑主要是用于民间娱乐的赏玩用器,由于其使用了捏制或模制塑型的方法,因此也属于广义的雕塑的范畴,具有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蕴。“形态一般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是事物自身的物质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某种内容的形式,具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和特征。”[59]作为造型艺术的瓷塑,其“形”与“态”是既有差异又密不可分的两个维度,共同构成物体的整体特征。“形”是指物体在一定视觉角度、时间、环境条件中体现出的轮廓尺度和外貌特征,是物体客观、具体和理性、静态的物质存在。“态”是物体不同层次、角度的“形”的总和,是物体存在的现实状态,是对物体整体、动态的感知和主观意识把握,具有较强的时间感和非稳定性。
邛窑瓷塑从“形”上看,有几大类。一是人物。邛窑瓷塑的人物形象丰富,有男俑、女俑、儿童俑、胡人俑,以及宗教中的形象,如佛、菩萨、力士、观音、天王等。二是动物。邛窑瓷塑的动物形象大多是民间常见的普通禽鸟走兽,如狗、龟、猴、鸡、鸟、鼠、鸭、鱼、狮、虎、象等,造型生动活泼,富有民间情趣。三是植物水果。如桃、荔枝、核桃、莲蓬等。邛窑瓷塑绝大部分均体型小巧,(长或高)尺寸在10厘米以内(5厘米左右最为多见)。造型方式为手捏或模制,从而形成了两类风格。一类是手捏而成的人物或动物,由于形制小巧,因而大都不求细部刻画,而以外部轮廓的相似性来呈现具体形象。其形式语言简括凝练,删繁就简,追求内在的神韵和外在的生动。另一类是模制的瓷塑,有人头、佛像、植物水果等,由于印模制作可以达到精确再现细节的程度,因此这类瓷塑往往有面部五官的刻画、动物皮毛质感的呈现,尤其是邛三彩中的水果植物瓷塑,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逼真,具有极高的仿真度,开后世“象生瓷”的先河(图3-70)。
邛窑瓷塑的“态”也具有多样性。由于瓷塑比实用器物更强调装饰性,因而其造型具有更完整、更生动、更具活力的形态特征,根据被模拟对象所呈现的不同姿态,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人物俑中,动作表现异常丰富,有抱物、侧卧、倒立、交手、捧手、匍匐、骑兽、玩球、跳水等姿势;此外表情也可以呈现动态,如微笑的女俑头、怒目圆睁的天王等;动物俑中,有奔跑、爬行、跳跃,有的蓄势待发,有的昂首张嘴、有的展翅欲飞等。这些具有动态的瓷塑通过对生命体行动态势的捕捉,呈现了充满动感的瞬间,带有强烈的生命活力和艺术张力。除了动态,邛窑瓷塑也表现静态美感。如慵懒的睡猫,釉色鲜亮的水果等,都表现为一种相对静止、停止运动的状态,这类瓷塑带给人们视觉上、心理上的是不同于动态瓷塑那样充满动感、富有韵律的美,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安静、稳定的美。总之,不论是动态仿生的神气,还是静态仿生的安定,都是自然生命力在瓷塑上的体现,充满了蓬勃新鲜的气息,也是工匠情感的外化和呈现(图3-71、图3-72)。
图3-70 晚唐至五代 邛三彩水果象生瓷
图3-71 唐至宋 邛崃十方堂窑出土女俑头瓷塑汇总
1.宋 额前双髻女俑头 2.唐 倭堕髻女俑头 3.唐 齐耳双分发女俑头 4.唐 单辫卷盘髻女俑头 5.五代-宋初 单辫盘发包巾女俑头 6.唐 包巾裹髻(双髻)女俑头 7.唐 单辫盘髻女俑头 8.唐 单辫绕盘女俑头
图3-72 唐至宋 邛崃十方堂窑出土动物瓷塑汇总(www.xing528.com)
1-3.狗 4-5.龟 6-7.虎 8.猴 9-10.鸡 11-13.鸟 14-15.鸭 16-17.鼠 18-20.狮21.象 22-23.鱼
邛窑瓷塑出自民间匠人之手,与同时期其他窑口的瓷塑相比,邛窑的瓷塑显得更为粗犷质朴。长沙窑也有此类产品生产,粗略看去与邛窑瓷塑极为相似,题材类同,尺寸相似,但仔细比较,两窑瓷塑有着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邛窑瓷塑中除了少部分精美的模制三彩水果外,大部分手捏瓷塑“在造型上,不太讲究对称与比例,抓住表现对象之主要特征和形态,合理变形,适度夸张,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手法上自由宽松,不经意之间,一件活脱脱的佳作妙趣天成。”[60]总体来说,在寓巧于拙、删繁就简、简练朴素间充满了写意的洒脱流畅之感。而长沙窑的瓷塑造型更为圆润,更加追求细节的刻画,动物、人物的表情、姿态都比邛窑瓷塑表达得更为精确,表现手法更为含蓄和收敛(图3-73)。
图3-73 唐 长沙窑瓷塑
邛窑瓷塑的这种艺术风格具有非常典型的本土特征,它与古四川地区的民间文化和造型艺术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四川地区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远离中原,形成了独立封闭的盆地文化,其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中原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也体现在陶瓷文化上。如四川的古陶器极少有青铜礼器的仿制,而大量为人物俑、动物俑和实用器。早在商代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就出土了形态生动、造型简朴的手捏陶猪、陶狗、陶羊、陶蟾蜍和陶猫头鹰等陶制动物像,艺术风格与邛窑瓷塑极为相似,其形不求细节而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和神韵,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显现出一种自然天真之趣。汉代巴蜀地区远离战火,富足悠闲,民风闲散,产生了独绝一时的汉代造型艺术。“我们今天所能看见到的汉代艺术,最主要的就是中外闻名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巴蜀地区的画像石,是我国汉代画像石的三大中心之一。汉代的画像砖,则基本上都是出自巴蜀地区,又特别以成都地区为多。……巴蜀地区画像石上的雕刻多是浅浮雕,也有少数的深浮雕和线刻,手法多变而细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像砖的表现手法,少数是线条,多数是浅浮雕。浮雕的技艺很高,构图和谐,形象逼真,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着很重要的地位。”[61]巴蜀地区造型艺术的典型代表还有东汉晚期巴蜀大量烧制的陶俑。无不造型夸张,表情幽默满足,有“无笑不成俑”之说(图3-74)。“这些陶俑姿态动作变化多端,面部刻画真切传神,无论是舞蹈、弹琴、说唱等,都力求表现出各具特征和微妙动人的瞬间。”[62]反映了汉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闲适享乐的民风。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的生成,与巴蜀地区由来已久的丰饶富庶而形成的世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偏安的地理位置,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地理条件,使中原浓郁的儒学气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浸入巴蜀以后,已经很大程度地减弱和消解了。因此,巴蜀当时对政府立为正统的儒学,受影响的程度远不如山东、河南等地深厚,反映在画像石(砖)表现题材上,则宣扬儒学教义的历史故事、孝子贤妇成为点缀;而高扬世俗享乐主义气息、对歌舞骑猎、休闲玩乐的生活追求,才是主流的世风所向。可以想见,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丰衣足食的人们,才会如此强烈地渴求这种生活方式得到永恒,才会如此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生活画面。”[63]四川人自然乐天的民风,也在杜甫所作《五盘》“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等诗句中展现出来。这种民风造就了巴蜀地区的造型艺术的风格,即用夸张、概括的手法生动体现巴蜀人民和善幽默、喜乐无忧的个性特征。汉代陶俑删繁就简的朴素的表现手法、以瞬间凝固动态的高超造型能力,与邛窑瓷塑的艺术风格如出一辙。因此,产生于这种特有的地方文化语境中的邛窑瓷塑,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巴蜀地区的民间造型艺术的艺术风格,以高度概括和简约的表现手法、自由洒脱、流畅传神的造型和天真稚拙生动传神的内在意蕴,造就了这极富生命张力又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
图3-74 东汉 击鼓说唱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