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邛窑的装饰工艺:印花与彩绘

邛窑的装饰工艺:印花与彩绘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邛窑较多地使用这两种装饰技法。邛窑的印花装饰不仅显示了极其成熟的工艺及其高超的制作水平,而且器类多、产量大,是邛窑晚唐五代时期制作日常用瓷如碗、盘、杯,以及象生瓷等所采用的主要装饰方式。邛窑彩绘是邛窑装饰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的内涵。邛窑在装饰手法上的丰富性以及纹样题材的多样性,使邛窑的装饰具有同时期较高的艺术水准。

邛窑的装饰工艺:印花与彩绘

自从瓷器被烧制成功后,人们对瓷器的装饰就在不断地探索改良中进步,大体上可归纳为“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三种方式,三种方式相互结合,就构成难以尽数、多姿多彩的瓷器制品。“胎装饰”是对胎体的美化加工方式,其技法包括划花、刻花、印花、贴花、堆塑等。“釉装饰”是以各种不同颜色釉料的配制和涂施,达到遮盖胎体、美化器物、利于使用的装饰功能。“彩装饰”又称彩绘,是施于器表,使用彩料绘制以美化器物外观的方式。不同的装饰方式会呈现不同的审美外观,而从根本上说,这些外观的差异是由于具体的装饰技法的不同而引起的。

邛窑的基本装饰技法有:

划花与刻花:划花是陶瓷器装饰技法之一。“在半干的器物坯体表面以竹、木、铁扦等工具浅划出线状花纹。”刻花是“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表面以铁刀等工具刻制出花纹,然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焙烧”[19]。划花和刻花常常结合使用,两者的区别在于使用工具的不同,因而划花只能呈现出线条,而刻花可以因刀法的不同使线和面呈现出浮雕效果。邛窑较多地使用这两种装饰技法。如青羊宫南北朝时期的青釉莲瓣四系盘口壶,就采用了刻花和划花结合的技法,表现凹、凸弦纹、莲瓣等纹样。在晚唐、五代至宋时期,邛窑还创造了刻花与彩绘相结合的新型装饰技法,先用线刻划鱼藻、卷草、牡丹、荷花、花卉枝叶等纹饰,然后施各种色彩,使邛窑器物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邛窑的刻、划花不如一般传统刻、划花那样圆转流畅,舒卷自如,但却方折有致,具有屈铁盘丝的劲道之美。因而在表现卷草、忍冬之叶时,其刻划纹往往具有顿挫秀挺之感。

印花: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上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花纹,然后入窑烧制。”[20]上述两种印花工艺在邛窑都有使用。

一类是以刻有装饰图案的模具直接在成形后的胎上印花。这类模具有两种。一种是较小的单元图案,戳印于器物的外表,有时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图案相间使用,如青羊宫窑的印花青瓷,有多种花朵的单元图案反复印制组合而成的纹样。这类印模为托式。另一种单元图案较大,一般是一器物戳印一次,多见于一些制作精致的小碟、海棠杯等器物内壁底部视线易及的位置,且大多都是圆形(即器同形)纹饰。往往印于内底,一底一印。这类印花因压印于碗、盘底部形成具有浅浮雕状的纹饰,在光照下形成浅淡的投影纹饰,具有婉约清雅之美。

另一类是印模成型装饰,即装饰和成形在“模印”之中一次完成。印模分为两种。一种为内模。模具为阴文刻划,线条纤细如发丝,戳印后纹饰为阳纹,图案有莲花梅花、牡丹等花卉,也有龙、凤等纹饰。这种印模常用于花型碗、杯、盏,不仅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器物定型的作用。还有一种为外模,模具为内凹外拱形,经外模印制后的瓷胎上会呈凸块状的纹饰,具有浅浮雕的立体效果。这种印模常用于印制器盖、俑、贴花泥片等。

邛窑的印花装饰不仅显示了极其成熟的工艺及其高超的制作水平,而且器类多、产量大,是邛窑晚唐五代时期制作日常用瓷如碗、盘、杯,以及象生瓷等所采用的主要装饰方式。邛窑印花的刻画线条大都精致纤细,刻画细腻,深浅有序,工整清晰,经高温焙烧后线条并未变形,可见窑工技艺之高超。(www.xing528.com)

贴花:是“将模印或捏塑的各种人物、动物、花卉、铺首等纹样的泥片用泥浆粘贴在已成形的器物坯胎表面,然后施釉入窑焙烧。”[21]邛窑的贴花工艺始于唐,结束于五代,其应用不如印花普遍,但却工艺高超,常以多种模印、多种技艺相结合。如唐代黄绿釉印、贴花飞天高足炉,炉身和炉盘分别使用用轮制和拉坯成形,通体贴三重绿釉莲花瓣。花瓣以模印而成,再一片一片用手贴按于炉身上,每个莲瓣上又压印一手持菩提枝的飞天,层层堆叠,繁简有序,莲瓣的姿态栩栩如生。另有唐代五佛脚炉,以模印的五个站立佛像作炉足支撑柱,佛的头、足分别连接炉盘与炉底圈,既是贴花装饰又具有力学支撑的作用,工艺精湛,世所罕见。

堆塑:是“以手捏或模制的立体人物、动物、亭阙等密集又有规律地粘贴在器物坯体上,然后直接或施釉入窑烧制。”[22]邛窑的堆塑具有典型的特点,即堆塑既是装饰技法,同时也是造型技法。堆塑的纹样以各种人物和动物为主,龙、熊、凤凰麒麟、狮子、羊、狗、鸡、猪、鼠、龟、蛇、鱼、鸟、人俑、佛像、神道人物,如以手捏动物或人头粘贴于器盖顶上,起到盖钮的作用,还有以龙的造型作为提梁罐的提梁等。

施釉:是将含有不同元素的釉料施于器物表面,经烧制后形成不同的色彩,起到保护坯胎、易于清洁并产生装饰效果等作用。邛窑瓷器的釉色丰富,从青瓷到白瓷、三彩瓷等,色彩多达上百种,釉质上也有乳浊釉、玻璃釉等区别。

彩绘:彩绘是用毛笔蘸各种颜料在瓷器上描绘纹饰的装饰技法。彩绘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之别。釉下彩是在瓷器的坯胎上进行彩绘装饰后,罩透明釉一次高温烧成的。邛窑彩绘被称为“非典型釉下彩”,使用了写意画和没骨画的绘画技法,并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纹样。邛窑彩绘是邛窑装饰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的内涵。也是邛窑瓷器风格的重要形成因素。

邛窑在装饰手法上的丰富性以及纹样题材的多样性,使邛窑的装饰具有同时期较高的艺术水准。三种装饰方式中,“釉装饰”以不同的颜色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胎装饰”和“彩装饰”都以纹样的形式呈现为图像。对纹样的图像研究对理解邛窑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釉装饰中,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呈现图像(纹样),即开片。瓷器开片是瓷器釉面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其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形成裂纹。开片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形成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效果。邛窑瓷器中有部分开片现象,多见于高温三彩釉,或乳白釉的表层。邛三彩开片较为细密,乳白釉器的开片呈现明显的铁线纹,具有古朴的风貌。早期瓷器的釉开片多为自然形成,无美学上的意义。孙瀛洲在《谈哥汝两窑》中提到:“汉唐以来瓦器、瓷器釉上,多有本色细碎纹片,隐约可见,都是自然的纹片。而哥窑的纹片则是由人工技巧控制而烧出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在邛窑的纹样研究中,开片并未纳入图像研究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