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视野中的邛窑概念与内涵

学术视野中的邛窑概念与内涵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先铭在《中国陶瓷》中亦辟专节介绍“四川邛窑”[6]。“邛窑”虽因邛崃十方堂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但其概念的内涵却一直颇有争议。在邛窑研究历程中,关于“邛窑”这一概念的表述不下二十余种。一是狭义的邛窑概念,邛窑即为四川邛崃市境内的古瓷窑的总称。由于邛窑的主要产品是青瓷,因此也将邛窑系视为四川青瓷的典型代表,或直接将四川青瓷窑系称为邛窑系。在陶瓷研究中,窑系概念的运用非常普遍。

学术视野中的邛窑概念与内涵

“邛窑”这一称谓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源于当时在四川省邛崃县的南河十方堂发现的古代陶瓷窑址。由于史料中并无关于这一窑址生产情况的确切记载,因此当时中外研究者在对这一窑址进行研究时,对其称谓各不相同,如“邛州古窑”[1]“邛崃十方堂古窑”[2]“唐邛窑”[3]等。此后,学术界渐渐采纳“邛窑”这一称谓,如魏尧西[4]和陈丽琼[5]等学者都直接将“邛窑”用于文章之名中。冯先铭在《中国陶瓷》中亦辟专节介绍“四川邛窑”[6]。2001年“邛窑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邛崃召开,出版了《邛窑古陶瓷研究》[7],为“邛窑”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邛窑”为更多人所知。

“邛窑”虽因邛崃十方堂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但其概念的内涵却一直颇有争议。在邛窑研究历程中,关于“邛窑”这一概念的表述不下二十余种。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狭义的邛窑概念,邛窑即为四川邛崃市境内的古瓷窑的总称。

如:“所谓邛窑,非某单一窑址之专名,乃邛州(邛崃市)境内,文化属性一致,制作、工艺、装烧方法、装饰技术相似,窑与窑间,前后承袭、相互影响,彼此关系明显,连续性也很清楚的多处古窑址遗址的总称。它包括南河十方堂、固驿瓦窑山、西河尖山子、白鹤大鱼村及柴山冲、黄鹤、官庄等古瓷窑遗址。邛窑是四川青瓷窑的代表,是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巨大的瓷窑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泛的分布和深远的影响。”[8]

“众所皆知的邛窑是邛崃市境内南河十方堂、固驿瓦窑山、白鹤大鱼村、西河尖山子等古瓷窑的总称。它创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停烧于南宋中晚期,共经历了八个多世纪,是四川古瓷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窑包最多、造型纹饰最美,产品最丰富,烧造时间延续最长,产品流散最广的我国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9]

二是广义的邛窑概念,即将邛窑视为一个包括现四川境内(主要指成都平原)发现的具有相似的烧装工艺、制作方法、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的众多窑场所组成的窑系的概念。由于邛窑的主要产品是青瓷,因此也将邛窑系视为四川青瓷的典型代表,或直接将四川青瓷窑系称为邛窑系。

如陈显双在《邛崃县古瓷窑遗址调查记》中认为:“根据邛窑、琉璃厂窑、青羊宫窑、玉堂窑的共性及都以生产青瓷为主,都是民窑等特征,我们将其划为一个窑系,即四川青瓷窑系。邛窑以七最(窑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窑包最多,产品最精,品种最多,产品流散最广,烧造时间延续最长)成为影响最大的民窑而独占鳌头,取得这个窑系的代表资格,因而可将四川民间青瓷窑系简称为‘邛窑系’。”[10](www.xing528.com)

“四川地区已经发现的唐、五代青瓷窑址有成都的青羊宫窑、邛崃固驿窑、十方堂窑、尖子山窑和瓦窑山窑;新津县的石厂湾窑和五代至宋的华阳琉璃厂窑。这些瓷窑除烧青釉瓷器外,一般都兼烧青釉加彩的器物。其中以邛崃窑加彩瓷最为著名。”[11]

“邛窑……其窑场分布范围亦很广——遍布长江上游支流的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支系的沿岸,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西部与南部地区,包括成都、郫县、大邑、崇州、灌县、金堂、双流、新津、邛崃、芦山、绵阳江油乐山等13个县市。……以上这些窑场的胎质与釉色、造型与纹饰多具有明显的共性,……若将这各窑集中混杂一块,则很难区分其产地,因此,我们认为应属于一个窑系。”[12]

综上所述,狭义的邛窑概念是以“邛崃”这一区域作为主要的界定标准,它不特指某一个窑场,而是将邛崃境内的具有相似风格和承继关系的窑场作为其内涵,本质上是一个窑系的概念。广义的邛窑同样是窑系的概念,但它扩大了邛窑的内涵和区域范围,突破了“邛崃”这一地域的限制,将风格、特征、制作工艺类同性作为主要的界定标准,这种界定肯定了邛窑境内的窑场尤其是十方堂窑的中心地位,同时又明确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四川境内成都平原的各大窑场、窑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借鉴和承继以及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在陶瓷研究中,窑系概念的运用非常普遍。窑系是“瓷窑体系的简称。民间众多瓷窑中,以一个窑口为代表,产品的胎釉成分、工艺、造型、釉色、装饰诸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窑,往往被划分为一个窑系。”[13]成熟的窑系概念形成于宋代,比较重要的窑系有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等。邛窑在其烧造时期并无史料记载,因此在当时并没有形成类似上述窑系一样的比较正式的概念称谓,但是我们通过今天的研究可以发现,古代四川地区的青瓷窑场如十方堂窑、固驿瓦窑山窑、青羊宫窑、琉璃厂窑、灌县玉堂窑、双流县牧马山窑、横山子窑[14]等出产器物非常符合“窑系”产品的特征,正如陈丽琼在文章中所说,它们“均以烧青瓷为主,与邛窑[15]具有共同的风格。无论是造型、胎质、釉色、纹饰以及工艺过程均极相仿,如不作文字标记,是难以区分产地,很似同一窑之物”,因而,将它们归于同一窑系来进行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是符合客观事实,也是符合研究规范的。同时,“这个窑系又以邛崃的窑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窑包最多,品种最富,产品最精,烧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故统称‘邛窑’。”[16]

根据目前的窑址调查与发掘材料,以邛窑为代表的四川青瓷初创于东晋[17]南朝,发展于隋,成熟兴盛于初唐至中唐,至唐末五代长盛不衰,结束于南宋中晚期,共经历了9个多世纪。四川青瓷窑主要分布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西部与南部地区,包括成都、郫县、大邑、崇州、灌县(都江堰)、金堂、双流、新津、邛崃、芦山、绵阳、江油、乐山、青神、彭山等县市。“其中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属于邛窑系的窑址,据陈丽琼《重庆、四川古代瓷窑调查表》统计共有25处,主要有成都青羊宫窑、邛崃固驿瓦窑山窑、邛崃十方堂窑、灌县金马窑、玉堂窑、大邑敦义窑、金堂金锁桥窑、江油青莲九岭窑、方水窑、新津玉皇观窑、白云寺窑、双流牧马山窑、郫县横山子窑、乐山苏稽窑、关庙窑、成都琉璃厂窑等。”[18]因而,上述四川古瓷窑的器物设计审美文化,均属本书的研究内容。(图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