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座古墓中的后藏室及随葬器物

一座古墓中的后藏室及随葬器物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棺室的北面为后藏室,略呈方形,长2米,宽1.8米。此外,还发现有不少钤有“泰官”印文的封泥,说明后藏室的随葬器物应经由泰官令署检封的。后藏室“蕃禺”铜鼎“蕃禺”铜鼎铭文“蕃禺”铜鼎鼎为盛放肉食之器。铜烤炉墓中共出土铜烤炉3件,1件出于西耳室,2件出于后藏室。这5件铜鼎出土于后藏室,它们器形高大,广口,口沿外折成盘形,平底直足,这种鼎起源于岭南地区,我们称之为越式鼎。

一座古墓中的后藏室及随葬器物

主棺室的北面为后藏室,略呈方形,长2米,宽1.8米。此室是储藏食物和放置炊具与存储用器的重要库藏,共有铜器、陶器130多件,器物多层叠或箱套堆放。多件器内装有家禽、家畜、海产品等,种类之丰富令人咋舌。此外,还发现有不少钤有“泰官”印文的封泥,说明后藏室的随葬器物应经由泰官令署检封的。

后藏室

“蕃禺”铜鼎

“蕃禺”铜鼎铭文

“蕃禺”铜鼎

鼎为盛放肉食之器。墓中共出土各式铜鼎30余件,其中,带有铭文“蕃禺”的铜鼎有9件,器形大小不一,均带盖,扁圆腹,圜底,两侧有长方形耳,下有三蹄足。鼎盖上刻有“少内”、“蕃禺”等铭文。“少内”为官职,证明南越国的百官制度仿效汉朝;“蕃禺”为地名,最早见于《史记》等史料中,它正是南越国都城所在,也就是广州的前身。所以,这些带有铭文“蕃禺”的铜鼎是古代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证。

铜烤炉

墓中共出土铜烤炉3件,1件出于西耳室,2件出于后藏室。它们都呈方形或长方形,四壁有铺首环,四角微翘,底凹,有四足。西耳室出土的烤炉两壁有方形扣,或可用来插放烤叉;后藏室的一件烤炉,下足为鸮形,鸮两足着地,脊背顶负炉盘,形态生动;另外一件最大,长61厘米、宽52.5厘米,下足有轴轮,可推动。这些烤炉设计巧妙、使用便利,可见南越王对于烧烤颇为钟情。

铜烤炉

越式大铜鼎

南越王墓出土青铜器500多件,它们大多具有地区文化特色,应是本地生产的。其中越式鼎就有17件。这5件铜鼎出土于后藏室,它们器形高大,广口,口沿外折成盘形,平底直足,这种鼎起源于岭南地区,我们称之为越式鼎。(www.xing528.com)

岭南越族在春秋战国时期仅有少数部族能铸造青铜器。秦统一岭南后,一些身怀技艺的中原匠人来到了岭南,青铜器及其铸造工艺也随着南越国与中原的交往传到了岭南。岭南越族吸收了汉与其毗邻的楚、滇的文化因素,创造出具有自身特征的越式青铜文化。

岭南越族在周代已经掌握了炼铜技术,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鼎和其他器物反映了南越国青铜冶炼的最高水平。

越式大铁鼎

岭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推广要比中原地区晚,这是因为岭南欠缺铁矿资源,而且冶铁的技术要求比炼铜高。岭南汉墓出土的铁器比较少,南越王墓出土铁器多达246件。

这件越式大铁鼎是目前岭南仅见的、最大的铸铁鼎。高48厘米,口径30.1厘米,重26.2公斤。小口,身鼓圆如罐,圜底,有三瘦长蹄足,三足微向外撇,颇有地方特色。这件越式大铁鼎是两千多年前岭南已有冶铁铸造业的重要物证,对研究岭南冶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铜釜甑

这种炊具称为釜甑,下面的叫釜,上面的叫甑。釜相当于今天使用的锅,成语“釜底抽薪”中的“釜”就是此物。甑放在釜上,甑底有箅子,可利用烧煮时釜中冒出的蒸汽来蒸熟食物。

越式大铜鼎

越式大铁鼎

铜釜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