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发掘的第二代南越王墓(即南越文王赵眜墓)是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汉墓;又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绘壁画石室墓,出土文物1200多件(套),计有铜、铁、金、银、铅、陶、玉、石、水晶、玛瑙、绿松石、玻璃、煤精、墨丸、丝、麻、木、漆、皮革、象牙、骨、角、中草药物、药饼、药丸、五色药石、封泥、竹木牌签以及家禽、家畜、水产等动物遗骸和植物种实等,品类繁多,其中以铜、铁、陶、玉所占比重最大。
南越文王赵眜墓展示了岭南这一时期独特的丧葬习俗,而其众多的出土文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墓室的营造构想和汉文帝霸陵“因其山,不起坟”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墓室功能看,为突出“前朝后寝”的格局,专门用两道石门将前后两部分隔开,其布置方法,一如生前。
由于南越王墓墓主人的身份、姓名和年代明确,在岭南汉代考古学中具有标尺作用。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署遗址等一系列新的考古材料表明,广州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原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点,各种富含特点的文化在此交融,为岭南人所吸收融合。在南越王墓出土的器物蕴含有至少九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素,它们分别是:汉文化、南越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匈奴文化、骆越文化和古波斯文化。(www.xing528.com)
南海三郡皆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南越国利用辖境内海上交通的独特优势,通过南海海域、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到南亚次大陆与西方外部世界发现了颇为密切的联系。引人瞩目的是墓中出土有五根原支非洲象牙,还有产自西亚或红海的乳香以及具有典型西方特色的银盒、焊珠金花泡、铜器各一样,这些是南越王生前之所爱,死后又作为随葬品珍藏于陵墓之中。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海外珍贵文物,无疑是南越国与海外交往的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