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征服恐惧之前就战胜它

在征服恐惧之前就战胜它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麦克·英泰尔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至少在37岁以前是。在眼中充满泪水的那一瞬间,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有出息的男孩应该学会控制情绪,用理性和行动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并最终战胜它。要克服恐惧,男孩就不要逃避困难,要像成功者那样主动去挑战困难、克服恐惧。你不可不知的道理在被恐惧征服之前就战胜它,成大事者就应该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在征服恐惧之前就战胜它

麦克·英泰尔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至少在37岁以前是。每天早上他起床后吃几口吐司,便匆匆赶往办公室。他是一名记者,每天马不停蹄地采访、写稿,当然待遇也不错。

但是在37岁那年,他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今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放弃了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的钱送给了街边的流浪汉,然后收拾了几件干净的内衣裤,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开始,靠搭便车的方式横穿美国。

麦克的目的地是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这是在某个午后他毅然做出的决定,那天麦克却莫名其妙地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假如上帝通知我明天就是我的死期,我会后悔吗?

虽然麦克有不错的工作、漂亮的女友,和朋友关系融洽,但是他发现自己这辈子没有任何高峰或者谷底。他认为,人生之所以这样平顺,并不是上帝的照顾,而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懦弱。他不敢前进一步,生怕有什么危险。

在眼中充满泪水的那一瞬间,他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地,借以象征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那个下午,他开始检讨自己,很诚实地列出了自己的恐惧清单:怕猫,怕蛇,怕蝙蝠,怕保姆,怕邮差,怕黑,怕热闹也怕孤独,怕失败也怕成功。他发现自己无所不怕,他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泣。

于是便有了那个决定,他首先要让自己一无所有,然后走向未知的世界。他选取恐怖角作为目的地,他想要看看恐怖角究竟有多恐怖。

37岁,这个懦弱的男人上路了,4000多英里路,仰赖82个陌生人的仁慈到达了恐怖角。一路上,他靠打工换取过住宿,但是从来没有收过任何金钱上的馈赠,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他还遇到过精神病患者、公路分尸案杀手及劫匪。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了女友寄给他的银行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的冒险旅程终于结束了。这次艰难的旅程,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而是想用这种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旅程来迫使自己面对所有的恐惧。

麦克到达了恐怖角,他发现恐怖角并不恐怖。后来他了解到,“恐怖角”这个名称是由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他当时取的是“Cape Faire”,但是最后被误传为“Cape Fear”。(www.xing528.com)

麦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个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错事,我最大的耻辱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遇到未知的风险,每个男孩可能都会担惊受怕、忐忑不安,恐惧是男孩不想面对不敢面对时的心理状态。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害怕未来,害怕风险。未来对你而言常常是一片漆黑,犹如你独自行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前面究竟有没有毒蛇,有没有猛兽,有没有歹徒,有没有陷阱,有没有悬崖,你全然不知。处在这种境地,你当然很容易恐惧。恐惧是正常而普遍的,但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面对困难,恐惧只能使你走向失败。只有勇气才能引导你走出逆境。

有出息的男孩应该学会控制情绪,用理性和行动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并最终战胜它。

其实,很多名人也有过畏惧的经历。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每次演讲时他都觉得胃里像放着一块冰。大科学家牛顿承认自己在演讲前抖动不已,大喊大叫。要克服恐惧,男孩就不要逃避困难,要像成功者那样主动去挑战困难、克服恐惧。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所谓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战胜恐惧、驾驭恐惧。”其实,面对或逃避是一种习惯,男孩要培养勇敢面对的精神,就要不断地向自己害怕的事物挑战。任何领域的一流高手,都是因为最后能勇敢面对他人所畏惧的事,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才得以出人头地,从而取得了成功。

男孩,如果你觉得恐惧,就试着深呼吸,让自己放松,再放松,直到心情平静下来的时候,你显意识中的积极思想就会渗透到你的潜意识中去。一旦这些积极的思想渗透到你的潜意识里,它们会犹如种子一般发芽结果,你会因此镇静下来,不再恐惧,而你想要的成功结果,往往也会随之而至。

你不可不知的道理

在被恐惧征服之前就战胜它,成大事者就应该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状态,传达给人积极的信息,坚定人的信念,让人精神抖擞地去做事情。

延伸阅读

萧伯纳,1856年生于爱尔兰,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现代杰出的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20世纪30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