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本节之前,我们先欣赏纳尔逊的一首诗《我的人行道有个洞》:
一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洞在人行道旁
我掉进了深洞
我迷失……我彷徨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地面上
二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洞在人行道旁
我没看见——我假装
我再次掉进深洞
我无法相信竟掉进了深洞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仍然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地面上
三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洞在人行道旁
我看见它在那里
我掉进了洞,这是习惯的力量
我知道我在何方
我张开双眼——这是我的错(www.xing528.com)
我很快就回到了地面上
四
我走在街道上
有个洞在人行道旁
我绕过它走向前方
五
我走在另一条街道上
这首诗的作者用最简单的语言阐释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从被动改变为主动,来避免生活中的“坑洞”。
男孩,或许你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坑洞”,你要学会绕开它们。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作战。父亲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了,而儿子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时,父亲神态庄严地托起一个插着一支箭的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我们家族的世袭宝箭,佩带在身边,你会有无穷的力量,但是记住千万别拔出来,这是对你和将士们生命的负责。”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的质地,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再看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出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幻想着箭杆和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已是嗖嗖的箭声呼啸而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在后面作战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取得胜利的豪气,完全把父亲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嗖的一声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支断箭!箭囊里装的竟然只是一支断箭!儿子的豪气顿时消失在刚刚还兴奋异常的脸上,打了个激灵,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被某种力量抽去了精气,似一栋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倒塌。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在乱军之中。
当战事结束时,父亲找到了那支断箭,捡起来,握在手里沉痛地、狠狠地说:“不相信自己,不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永远也做不成将军。”男孩,你会不会说这位父亲太狠心?其实更应该说他是恨铁不成钢,恨木不成材!男孩,回过头来我们想想,将军的儿子忘却父亲的叮嘱,听从好奇心的驱使,而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这样的人又怎能托付重任呢?
男孩,在你考虑自己的美好前途的时候,或许你会说,进一所名校或有一个有钱的爸爸,你的美好前途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你认为这些才是你获得成功的“宝箭”。殊不知,自己才是那支“宝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就要去磨砺它,拯救它的只能是你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那支“宝箭”。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员工离开,问他是否可以再最后帮忙建一栋房子,老木匠同意了。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早已心不在焉。房子建好后,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听后,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不安心工作呢?现在他只得住在一栋粗制滥造的房子里。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试想,我们是不是也总是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消极应付身边发生的事情,凡事都浅尝辄止,不去精益求精,在关键的时候不能尽最大的努力呢?等我们终于有一天明白过来时,却早已深陷其中,悔之晚矣。
男孩,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是说只对自己负责,有时候你为别人负责,也等于为自己负责。当你负责任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学习任务时,你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知识;当你负责任地完成朋友对你的重托之后,你会收获他们的友谊;当你负责任地完成家长安排的家务活时,你会获得父母的赞赏。
你不可不知的道理
男孩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要拥有一种积极处世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不负责,那么他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更不要期望他能对别人负责了。
延伸阅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原为佛教语,出自《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清人尹会一编的《吕语集粹·存养》一文里有“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的说法,在现代口语里渐渐演变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