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学中,选择和命制试题时应继续坚持“真实性、不超纲、导向正”的原则,建议做到以下“三不”。
1.不用高中化学知识或高考题情景编制习题
例如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是高中必修1中“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初中适合考查粗盐中难溶物的过滤分离。还有氧化还原反应和两性氧化物等属于高中化学知识,例如不宜出现“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等高中化学知识;化学工艺流程图中的操作环节尽量不出现省略号,因为对于初中生很难理解和设想省略号所代表的未知化学操作。
2.不用剧毒、易燃和易爆物质做分组实验或编探究题
剧毒、易燃和易爆的化学品属于严禁或严控的物品,为了社会稳定、安全,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禁止使用剧毒、易爆的化学品开展课、内外的初三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比如不要用白磷这种特别容易自燃和有毒、强腐蚀性的试剂创设非常复杂的、难以操作的实验探究装置和实验情景;也不要直接用氢氧化钠固体或其浓溶液、浓硫酸、浓硝酸等强烈腐蚀性的试剂做学生分组实验。要提倡初中化学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坚持“操作简便、安全易行、科学可靠”的良好导向作用。中考复习和中考命题时,也不要命制用这类危险品设计的实验探究题。另外,设计相关实验题时,化学实验装置图不超过连接三个以上的装置,因为平时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做这类学生实验,教师也很少做这类演示实验。过分复杂的实验装置不符合“操作简便、易行和安全”的原则。初中化学教学提倡用简单的仪器和简单的操作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3.不用抽象的字母或符号编造复习或考试用题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2019年《新课程初中学习能力自测丛书 化学》即本复习用书的编者,已经将所有关于化学计算中涉及字母及其代号如“A、B、C……”或“甲、乙、丙……”等抽象符号表示物质的题目,都改编为具体的常见的重要物质。譬如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常见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相关数据,没有必要用抽象的符号替代丰富多彩的、生动的真实物质(如可以直接用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等的溶解度曲线或数据),更无必要用抽象的符号代替真实的物质进行化学计算题情景的编制。因此初中化学中的曲线、坐标等所代表的物质必须是真实的物质,其数据是可查到文献出处的,没有必要用抽象的字母等符号替代。(www.xing528.com)
另外为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建议化学计算教学注意“可计量”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的有机融合。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根据反应前后装置质量之差,得到“逸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此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如果再追问:
按上述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广口瓶里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没有排尽;②原来广口瓶里盛放的空气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存在质量差;③若反应比较剧烈,有水蒸气可能从干燥管逸出。
计分方法:只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
总之,2019年苏州市中考化学复习教学要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的教学内容要求,夯实宏观变化、微观本质和符号表达之“三重表征”基础,强化8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扎实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教学,为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