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类适“宜”,垃圾逢“春”。在向学生灌输知识时,班主任打破一贯的课堂式教授方式,将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相结合,先对班委进行培训,做到熟练掌握,再由班委利用班会课、课余时间以“快问快答”等形式向其他同学进行传授。班主任还在一旁倾听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同时,将垃圾分类知识从学校辐射至家庭。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意味着整个家庭环保意识的增强。
分类适“宜”,垃圾逢“春”。既然要彰显宣传效果,那就要做到全覆盖!
首先,班主任率先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进行自学,并向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传递和分享。在向学生灌输知识时,班主任打破一贯的课堂式教授方式,将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相结合,先对班委进行培训,做到熟练掌握,再由班委利用班会课、课余时间以“快问快答”等形式向其他同学进行传授。班主任还在一旁倾听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面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沟通能力。
其次,老师们尝试垃圾分类宣教和学科相互融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环境教育主题班会中,利用唱歌、小品、相声、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教育;美术课上,引导孩子们用旧裤子或废旧纸张自制环保袋,并在上面自绘图案,内容涉及环保出行、美丽乡村等主题。(www.xing528.com)
同时,将垃圾分类知识从学校辐射至家庭。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增强,意味着整个家庭环保意识的增强。班主任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向家庭成员普及绿色环保理念,对家人详细讲解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包括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垃圾分类的目标、如何分类等知识,引导家长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示范者以及推动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