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心区小学从教15年,做了15年的班主任,每一届学生,总会有那么一些现象值得我去反思,值得我去探究。
镜头一
2016年“六一”前夕,我在教室里整理,不知不觉就从我们教室的一个箱子里找出了一堆红领巾。学生们帮我数了数,一共有66条。这是一个学期来学生们掉的,或是捡到上交给我的。这还只是我们一个班级的存量,那么全校呢?这个数量又该是多少?当时我就和学生探讨,如果红领巾每个人都只有且只能有一条,还会有今天的现象吗?或者,红领巾的价格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我们还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捡到66条红领巾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因为我们不缺,我们没有经历过求而不得或得来不易的过程,自然就不会珍惜。
镜头二
学校里,每天最忙碌、最复杂的地方,肯定不会是教室,也不会是办公室,只会是门卫。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家长不停地送来各种东西。文具盒落下的,书本忘在家里的,作业没带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学生对于自己应该带什么,必须带什么,似乎都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概念,他们心中唯一明白的就是:“不带没关系,反正一个电话过去,自然有人送过来。”虽然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家长送东西,但是门卫依然门庭若市。在我的班上,我甚至和家长、学生说明白,如果谁要送,按照市内快递费来算,但是家长依然络绎不绝。有一天,我班上需要送东西的孩子高达7个,分别需要衣服2件、红领巾1条、教材1本,作业2份、药品1盒!如果,我们生活在偏远地区,父母来学校一趟不容易,或者孩子们打电话根本就无法联系上父母,那么,这种现象是否会减少一些?
镜头三(www.xing528.com)
那一天,学校的下午点心是苹果。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已经吃完了。正当我想让值日生将垃圾收拾掉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袋子里的苹果核不对劲。是的,苹果核!那根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苹果核,有的是只被咬过一两口的苹果,有的还剩下大半个,甚至有的只是被咬了一小口。不仅苹果如此,联想到平时的中餐,平时的各种点心,哪一样不是浪费严重?中餐,没有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倒掉;点心,比家里差的,不吃……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唾手可得的东西,孩子们还会如此吗?
……
带着这样那样的思考,我在寻求一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自己体会、自己明白,他们的诗意生活并非唾手可得,他们拥有的诗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让他们明白生活不只有诗意和美好,还有很多的苟且,很多的不得已;让他们学习珍惜,学会包容,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机会总是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