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的德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学校努力营造一个融合而立德于心的德育磁场,培养特殊孩子知行合一的德育素养。
1.“意行互通”的VIP订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别的你拥有特别的VIP德育订单。学校为特殊孩子提供特别的私人定制服务。
(1)量身选取舞曲单
学校每年的“红五月”“文艺之星”“助残日”等活动,都会为像帆帆这样的特殊孩子,“量身选取”歌曲和角色,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编排舞蹈,秉着“一个也不落下”的原则,打造精彩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
(2)私人定制任务卡
对于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为特殊的孩子们设计了特殊的“私人定制”版任务卡。根据不同年段、不同班级、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我们也设计了不一样的自理能力任务卡,如在“叠衣服”一类中就分有叠背心、叠拉链衫、叠运动套衫、叠纽扣衫等;在“做简单的厨房家务事”中也分有摘芹菜叶子、削黄瓜皮、打鸡蛋等。
(3)融入社会大集体
班主任制作的社会实践电话沟通册,让特殊孩子不仅学会拨自己家人的电话,也会拨同学电话和常用急救电话。通过联谊社会“爱心联盟”单位,我们也安排特殊孩子到姜山卫生院了解就医流程,到中国银行学用ATM机,走进敬老院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等,在社会大集体的实践中养成德育乐助行为。
2.“知情合一”的育人磁场
每个德育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持。这就需要营造“乐助于行”的德育氛围,产生同频的育人磁场。
(1)寄希望——爱的磁性(www.xing528.com)
“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能前行。”学校注重培养特殊孩子的仁爱之心,让帆帆这样的孩子,不仅会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更乐于把知识和这份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和物,珍爱生命,舍己利他。例如,帆帆会把自己的饭省出来,喂给挨饿的小狗。在学校每人会认养一花一草一树,悉心呵护每一个小生命,共同珍爱每个生命体。
(2)暖亲情——情的同频
学校在培养特殊孩子学会做蛋挞、包饺子的同时,更鼓励他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就这样,帆帆从做菜到给弟弟洗澡、吹头发,样样在行。只要有信念,只要不放弃,就算智力偏低,就算手脚笨拙,别人学一次,我们特殊的孩子学十次、百次。在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像帆帆这样的特殊孩子,很多人比同龄的普通孩子掌握的生活技能还要多,也因此成了家里家外的“小暖男”“小棉袄”。
(3)正能量——德的共鸣
“手拉手,我们一起向前走。”学校鼓励特殊孩子在校内乐助乐行,在校外也一样。对待邻里,年纪大的、需要帮助的,要助力他人,回馈社会。如帆帆总是主动抢过扫把帮邻居奶奶扫地,搀扶隔壁手脚不灵活的爷爷出来活动筋骨散散心。像这样的“三乐少年”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时光如梭,现在的帆帆已经是八年级的大哥哥了,已经从他助的“小不点”,变成自助而后助他的“三乐少年”。其实,像“帆帆”这样身残而乐观向上的特殊孩子还有很多……
有那么一群特殊小天使,他们穿上各类蔬菜水果等垃圾展示类服装,走上舞台,告知社会上更多的人怎样分类。
有那么一群特殊志愿者,他们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学会如何洗车,如何擦玻璃窗,并无私帮助邻里,回馈家庭和朋友。
有那么一群特殊的小演奏家,他们没有聪慧的大脑,没有丰富的想象,但他们用一颗颗质朴的心,用一双双乐学的双手与宁波诺丁汉大学交响乐团一起打奏出最美妙的音符,爱心义演,回报整个社会大家庭。
虽然我们的孩子很特殊,道德认知也较低,但让我们一起慢慢寻找特殊孩子“乐笑于意”的同频,一起碰撞特殊孩子“乐学于心”的磁性,一起传递特殊孩子“乐助于行”的共鸣。
(作者单位: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