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吹口琴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先反复练习一首歌,等熟练后再练另外一首歌。当熟练掌握三四支曲子能之后,只要把口琴放在嘴上,想吹什么调,手就不由自主地移到什么位置,达到了随心所欲进行演奏的状态。所谓熟能生巧! 怎么熟? 要反复。反复就意味着枯燥,就需要耐着性子坚持,也就是吃苦。
学什么都不容易,因为要吃苦,学什么也容易,只要你肯吃苦。好男儿谁不羡慕少林高僧的盖世武功。可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出来的。“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走如风。”什么意思呢? 走路时要练功,睡觉时要练功,坐着吃饭也要练功,这才真叫苦呢! 而且吃得苦越多,功夫越到家。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吧。由此,我们要刻苦学习。
“苦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而且是一种学习的方法。风靡一时的疯狂英语,其要义很简单:学英语,无他,大声朗读尔。这要求学习者要大胆地读,更要坚持去读。
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学英语的诀窍就是“抄词典”。大多数人觉得抄字典太乏味,而且见效慢是件苦差事。但抄写者列举出了种种好处:抄字典不仅可以掌握大量词汇,而且可以练习你的手感,大量抄写句子后,你会发现已经可以熟练地写下你所想的句子了。此时,作文考试对你而言无非是小菜一碟。
根据很多硕士生的经验,当你每天抄几个单词,并反复朗读,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一个月,你就可以发现自身的变化了。如果继续坚持两个月,你再见到老外就想冲上去了。
学习不容易,是件苦事、难事、累事。正因为苦、难,有时才更有价值。越苦越难的事情,价值越高,因此,应该有苦学的精神。所以才有这些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骨;板凳坐,十年冷”。(www.xing528.com)
近日,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主要是由于学习太苦太累。苦学是在外部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同学们心里不一定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完全是为了给老师学,为了给家长学,唯独不是为了自己。
这是对“苦学”的认识误区,苦学并不是要你成为学习机器,而是要你具备自觉自愿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知道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才加工、锻炼的过程,是一种艰苦磨砺的过程,所以不艰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艰苦不能更新自我。
同时,“苦学”也不是要抛弃策略方法。只有在苦学的基础上来谈策略方法才有意义。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对学习问题讲得头头是道,但就是只说不做,因为他不具备实践的动力,那些道理也就沦为空谈。
最后,对“苦学”要辩证地认识。苦和乐是相对的,学习本身无所谓苦与乐,这是人们对学习过程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真正投入学习中的人,别人看他很苦,他自己却感受着其中的乐趣;而被迫来学习的人,虽然他还没有付出多少,他已经苦不堪言了。正如照镜子:你对它笑,它则笑;你对它哭,它则哭。对学习、对知识、对智慧有浓厚的兴趣,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爱好,那么难也乐,苦也甜;相反,对学习,对知识,对智慧无兴趣,无感情,无爱好,则乐也是难,甜也是苦,难则更难,苦则更苦。
总之,不要被“苦”字吓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